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 | 当“吴姥姥”从冷清变成热搜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董纯蕾     编辑:吕倩雯     2021-12-07 11:29 | |

这段日子火遍全网的“吴姥姥”,可算是我的一位老朋友了。同济大学物理系教授吴於人,教书时曾拿过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是屡出高徒的名师;退休后又在科普上玩出了大名堂,上了全网热搜,被人民网、央视新闻等一众媒体争相报道。

图说:“吴姥姥”。

有意思的是,12年前笔者第一次采访吴於人教授并发表报道,就是在“新民随笔”栏目。那篇随笔的标题叫《兴趣的不对称》。彼时,吴教授还不是“吴姥姥”,还没有退休,在上海市科委、教委指导和资助下,正在风风火火地打造建在大学校园里、面向中小学生开放的科普基地。然而,“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成立的头四个月,仅仅接待了600多名中学生,留下来做实验研究课题的小朋友更是屈指可数。也正是在这个工作站的年度工作考评会上,笔者听吴教授讲过几件“雷人”的事。

物理实践工作站为中学生设计了五星级课题研究培训计划,还为此成立了导师团。怎料,在网上征集了好几个月,却只收到3份申请表。一个学生设想发明一种盲人引导车,另一个计划在下水道上开一些出气孔,以预防堵塞,两人不约而同地拒绝了老师一起付诸实验和模型的邀约。一个说:“实在没有时间动手做出来,能不能只写论文?”这个年轻人打算出国念大学,若能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就更有机会申请名校。另一个说:“其实对这题目也没什么兴趣,是我妈妈说要是课题搞成了,也许能得奖,将来考试还能加分。”唯有第三个学生,是真心诚意对发明创造有兴趣。他想要利用电场杀菌的原理,发明一种饮水器消毒装置。在老师的指导下,高高兴兴地学了理论,做了模型和实验,也写成了论文。

在12年前的随笔里,笔者曾感慨:和升学择校无关的玩,总是排在最后的。我们常常自省,社会化的科普资源是不是还不够多,和年轻人探究科学的需求不对称。有时候我们也担心,科普资源面向公众的信息渠道是不是还不够通畅,难免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尴尬。其实,最令人悲哀的是兴趣的不对称。若有一天,当大人们对科普的兴趣都被唤起,却发现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已被磨灭,该如何是好?

12年过去了,“吴姥姥”依然是一头灰白的短发,一副挂脖眼镜,一件满是口袋的工装背心,依然是对物理学兴味盎然,依然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12年间,我和同事们还陆续采访过吴教授好几次,欣喜地看到她的“玩转物理课堂”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而退休后的“吴姥姥”,也继续将公益科普活动送入中小学校、街道社区和展览馆,惠及青少年已超百万人次。

12年后,当“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行后,“吴姥姥”当年的尴尬大概不会重演了。然而,我们大概还是不能沉浸在越来越多这样令人欣喜的“网红故事”中。回望当年的冷清,再看今天的热闹,不知道这是一种对称,抑或是不对称。互联网流量的背后,还有多少“成功学”和功利心挥之不去,尚不可知。

于是,今天,写下这篇随笔的续篇,惟愿当年的忧虑永远不会成真。

董纯蕾/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