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定时定点”不强制,楼层撤桶看“表现”!静安发布垃圾分类《白皮书》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潘高峰     作者:潘高峰     编辑:屠瑜     2019-06-29 10:06 | |


今天上午,一场名为“垃圾定投 静安在行”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在静安公园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静安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投放收运管理白皮书》。

图说:活动现场。周雨 摄(下同)

记者从《白皮书》中获悉,针对前期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市民反响的“定时定点”投放制度,静安区将结合区域实际,暂不强制推进。

分类达标小区可沿用原措施

据区绿环市容局负责人介绍,此次发布的《白皮书》包括《静安区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实施细则》《静安区“不分类不收运”操作规程》和《静安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示意图》三部分内容。

根据《白皮书》,前期垃圾分类已达标的住宅小区,不强制定时定点,可沿用原投放点位和时间。分类尚未达标或居民源头参与率较低的住宅小区,将由各街镇主导,成立定时定点工作小组,按照准备期、推进期和维持期三个时段推进实施。

一般住宅小区将按照每300至500户居民设置一个定时定点投放点的原则,根据小区空间条件、居民原有的投放习惯、垃圾房的位置、志愿者人数等因素,合理设置投放点数量,坚持便民原则。

误时投放点每小区不超过一处

《白皮书》规定,在居民对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反对意见较为突出的住宅小区,可设置误时投放点,但原则上每小区不超过一处。可采用监控投放、扫码投放等方式加大对误时投放人员的外部约束。

在街巷里弄等公共空间较小等没有条件设置固定分类投放点的区域,可采用移动式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开放时间内在固定区域设置移动设施,开放时间结束及时撤离移动设施,避免邻避效应。

图说:活动现场。

楼层是否撤桶看居民表现

《白皮书》还规定,决定开展定时定点的住宅小区,要在开展基础调研后,填写《静安区住宅小区定时定点投放情况表》,确定实施方案。至少在定时定点启动前三天,在小区公共宣传栏、主要出入口等醒目位置公示定时定点启动日期和定点投放点位,让居民有足够的适应时间。定时定点实施初期(至少三个月),每个点位至少安排1名志愿者在定时定点投放开放时间进行值守。

原楼层内设置投放点的住宅小区,可征询居民意见,保留全部或部分楼层投放点,通过约定承诺等方式,引导居民分类后投放,督导员及物业保洁人员在约定期内对楼层分类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对约定期间内未分类的楼层,逐步撤桶,实施集中定时定点投放。

不符合垃圾分类标准拒绝收运

按照规定,静安区将对不符合分类标准的生活垃圾拒绝收运,并设置了整改期限:单位为3天,居住区为7天。

整改期限内干湿垃圾分类不合格均纳入干垃圾收运体系,并每天张贴告知单告知整改,由相关街镇上门指导、宣讲、劝告和督促整改。整改期后分类仍不合格,将直接拒绝收运,直至整改合格经申请后恢复收运。

图说:活动现场。

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已经全部到位

据区绿化市容局负责人介绍,作为上海垃圾分类的六个先行区之一,静安区垃圾分类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完成1105座生活垃圾箱房的标准化改造、垃圾箱房投口分类标识张贴和分类宣传告知公示上墙。全区道路(包括火车站等窗口)1800余个废物箱按照“可回收物”和“干垃圾”两类张贴标识。全区道路废物箱收运车全面实现两分类改造,配备干垃圾车155辆、湿垃圾车34辆、有害垃圾车5辆,覆盖了静安区全部14个街镇,785个居住区,624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150所学校,10座公园和38家菜场。

资源再生利用取得实质性进展

静安区垃圾分类还在两网融合上取得实质进展。两网融合是指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融合。通过融合,实现再生资源与其他类别生活垃圾的统一分类交投、分类收运和资源循环利用。

目前静安区已建成442个两网融合服务点位和14个街镇的两网融合中转站,并在粤秀路建设了两网融合集散场,实现智能化平台上门收集和传统清运企业托底并轨的两网融合收运模式,提升可回收物各年龄层次的参与度。在此基础上,静安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从今年1月的82吨/日增加到5月的210吨/日。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潘高峰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