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社会治理服务百姓、惠及民生 上海打造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美好社会生活共同体”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江跃中     作者:江跃中     编辑:王若弦     2020-10-07 13:23 | |

国庆长假里,被周边居民称誉为“第二个家”的普陀区10个街镇的29个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全部对外开放,大家在这个从家门口出发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的生活服务圈里,尽情吃喝玩乐,欢度佳节。自2017年建成第一个片区以来,所有片区已累计服务居民次数超过151万多人次,开展活动1.7万余场次。这是普陀区实现党建、管理和服务的力量直插基层、服务百姓、惠及民生的成功实践,也是十三五期间,上海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积极推动社会治理发展的一个缩影。

根据《上海社会治理“十三五”规划》设计明确的申城社会治理领域未来发展目标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的社会治理已更加有活力,社会组织发展更加健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城市运行更加安全,人才成长环境更加优化,正在倾力打造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美好社会生活共同体”。有网友如此“告白”:“喜欢上海不需要理由”。

   好评率达99.7%

   居住在黄浦区的唐阿姨,户籍在远郊区,以前她办理一些事项,需要穿越大半个上海,耗时费力。自从有了全市社区事务“一网通办”后,唐阿姨就近即可快捷办理。


图说:上海“一网通办”今年提出“两个免于提交”目标 。新民晚报记者 刘歆/摄

作为上海的政务服务品牌,“一网通办”自2018年10月17日正式开通以来,已接入服务事项2341项,个人实名用户数达3200万,日均办结量超过10万件, “全程网办”能力达到84.4%,“最多跑一次”能力达到95%,市民和企业办事越来越“像网购一样方便”。据上海大数据中心介绍,目前上海“一网通办”实现办事时间总体减少59.8%,办事材料总体减少52.9%,好评率达到99.7%。

在今年的抗疫战斗中,上海牢牢牵住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这两个“牛鼻子”,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和“高效处置一件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随着复工复产复市平稳推进,口罩与“绿码”成了出门标配。2月17日,以红、黄、绿三色标示用户健康风险状况的“随申码”上线。最新数据显示,“随申码”已累计使用12亿多次,累计用码人数3400万余人。

   瞄准“急难愁”发力

   国庆放假,不少街镇老年人助餐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却在忙着给有“刚需”的老人家中送餐……截至2019年底,上海已累计建成1020个老人助餐服务场所,其中社区长者食堂累计建成210家,集中用餐的老年助餐点共有810个,全市日均老年供餐量达10.1万余客。上海还在全市街镇、居村建立了1900家“社区养老顾问”点,拥有养老顾问2746名,去年总计服务15万人次,实现了线下、线上、空中(电台)多方位覆盖。

图说:截至2019年底,上海已累计建成1020个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静融 摄

近年来,上海瞄准养老、幼托、社区服务、环境改善等百姓“急难愁问题”发力,连续多年持续开展政府实事项目,不断改善民生服务水平和社会福祉,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2018年度,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的总体社会满意度为91.02分,比2017年提高0.11分,再创近年新高。对上海近5年的跟踪调查数据也表明,幸福感、安全感等主观民意指数得分处于较高水平。

图说:社区护理人员为老人做血压测量。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摄

   “数据包”派大用场

   石门二路街道华沁居民区有一棵野蛮生长的腊梅树,一直以来都让居民们很头疼,横生的树枝有时会触碰到进出居民的衣服,大家走路得小心翼翼,希望能够及时修剪。居民反映的这件小事,华沁居委会通过一个叫做“社区分析工具”的“数据包”调查了解后,马上协调相关单位、部门,很快就满足了居民的愿望。

图说:社区通让居民与居委会之间的沟通越来越便捷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

   为推动居委会标准化建设,实现社区精准服务,2017年,静安区民政局从了解社区着手,分析社区着眼,解决问题着力,创新研发了一套“社区分析工具”,让该区266个居委会派上了大用场,精准客观地找出社区的共同需求,“对症下药”式解决实际问题,受到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创新社会治理做法和载体,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是上海促进社会治理在高效化、实效化中实现精细化方面狠下的功夫。

9月26日,上海市民政局等,为获得首届上海社会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的“十佳创新展示项目”颁奖,宝山区“社区通”、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长宁区家庭救助顾问、静安区心系悬空老人助力加装电梯、浦东新区乡村人才公寓、长宁区老年认知障碍分级照护体系、虹口区“市民驿站”、黄浦区社区分类治理“工作七法”、杨浦区大学路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奉贤区“美丽乡村·美丽约定”行动等10个项目的创新做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社区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的水平。

开展楼宇党建、培育扶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增进基层自治共治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走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上海还在不断探索前行。

   新民晚报记者 江跃中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