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看花眼 | 竹藤馆“破茧为蝶”,3D打印手工编织科技感十足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屠瑜     作者:屠瑜     编辑:吕倩雯     2021-05-25 09:27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这个线条真的是太优美了,终于拍全了!”沈阿姨选了好几个角度终于找到合适的位置,心满意足地拍到了竹藤馆的全景。

图说:竹藤馆。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陈炅玮 摄(下同)


竹藤馆是花博会三大永久性场馆之一,以“破茧为蝶”为设计主题。从高空俯瞰,好像是一只由竹藤编织而成的“茧”, 形态自然流畅,竹藤原色的屋面凸显细腻丰富的肌理质感,掩映在周围青葱的竹林之中,颇具东方传统之美。

馆长黄明星告诉记者,屋面的材料是一种叫做竹钢的材料,具有延展性强、柔软性强的特点,而且是施工人员手工层层编织而成。编织结构覆盖了一个逐渐下沉的室外空间。位于下沉空间中的拱形展厅,创新性地采用单层3D打印模板+无配筋超高延性混凝土喷射建造工艺,为国内首次应用喷射型无配筋UHDC混凝土于建筑新建结构中。

馆门左侧,一片紫竹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每一棵紫竹都被包裹上了金箔。从馆内右侧入口进入拱形展厅,游览路线成一个半环型,一路上展示了竹藤工艺制品、最新最前沿的竹藤材料、竹藤手工艺产品。

展览《竹子作为方法》正在竹藤馆展出,一件件和竹子有关的展品真是脑洞大开。展览将竹子作为穷究万物事理的方法,视竹子为反观内心的一种途径,以“心即物”为核心展开,意图探讨与关注在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竹子在艺术、科技与生态等多重维度之中的新形象。

图说:展品《穹顶下的声音》。

展厅内,有件《穹顶下的声音》的展品以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穹顶作为原型,采用传统竹编和声音装置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吸引了众多游客体验。当游客走到悬挂着的穹顶之下,作品就会响起该地域文化最具特色的音乐。一路行进,一路聆听。

从编织结构的开口沿曲桥而出,竹藤馆户外最中心的区域,一件名为《爱》的作品格外显眼。心型的造型,铸铜材料,消解了竹子的物理存在,并将竹的视觉形态以更为精准的方式予以呈现。其无意中所呈现出的爱的形状和碎片化的材质感,形成无以言尽的可能性。

从《爱》的作品向右看,一根竹子上部挂了一张粉红色的小板凳,没想到这也是一件艺术作品,名为《无题》。艺术家设置了一个近未来的荒诞场景:随意抛弃在竹林间的人工物被人类遗忘,竹子占领了这个地区。这些废弃物顺着竹子的长势成为其一部分,人工和自然物在这里形成了一种新的混合物种。

图说:竹藤馆。

在所有场馆中,竹藤馆对建筑与景观相结合的要求最高。400平方米的场馆配以近万平米的“竹园”。“馆”与“园”的组合处处可见设计者的匠心独具。讲解员马玉然介绍,竹园里有12属,41种竹种,其中最珍贵的是龟甲竹,它容易生成但很难繁殖,根状比较粗状,外观形状似乌龟的贝壳一样,所以名为龟甲竹。

花博会期间,竹藤馆主要用于竹藤科技产品、艺术品和竹藤文化展示,同时还有手工匠人进行现场技艺展示,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

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