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双减”后的市民驿站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袁玮     作者:袁玮     编辑:杨一帆     2021-09-17 19:22 | |

“现在下午来驿站活动安心了,没有心理负担了!”周阿姨笑得特别爽朗。临近“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下午3点,虹口区北外滩街道市民驿站里格外热闹,做花灯、画月球灯、做月饼,节日的氛围特别浓厚。

市民驿站原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下午或者下午3点后就不组织集体性活动。因为通常3点后学校放学,驿站活动的老人们都要回家接孩子,放学后家里给孩子安排了各种课外补习班。“我们家分工明确,我接大宝送补习班,老伴儿接二宝送画画班。”像陶叔叔这样的老人都在感叹:退休比上班还累,时间不自由,孩子下课,我们就“上班”。于是,驿站活动时间也尽可能配合这些“再就业”老人的需求,把活动的场次安排在上午。“去年中秋节做月饼的活动一共调整了3次时间,往年9月份老人们的活动时间表都要根据孩子补习班的安排作调整。”驿站工作人员说。今年中秋在“双减”之后,变化非常大,老人们有更多时间参与驿站活动,报名的人也踊跃多了。

北外滩驿站供图

“这个月球灯太好看了,回家放在我孙女的房间里,做小夜灯特别好!”李阿姨很开心。李阿姨之前常常“吐槽”驿站活动没劲,“老是那几个花样,插花、做蜡烛,我们都腻了。”其实有趣的项目往往需要更多时间投入,有时候一节课还完不成。“这些阿姨妈妈们活动时就是心神不定,我们原来推出的很多项目大多是连贯的课程,他们很难参加,就比如这个月球灯,前期需要一定的油画基础,如果课程时间和孩子补课有冲突,他们作为家里的‘后勤兵’,随时要‘候场冲锋’,‘双减’后他们安心多了。”

“双减”之后补习机构不见了,孩子们放学后要去哪里呢?孩子们跟着爷爷奶奶来驿站,可能会是未来的趋势,在驿站里和同学一起看看有趣的课外书,参加驿站丰富的活动后再回家。北外滩街道市民驿站工作人员说:“我们已经在活动安排上做了一定调整,让孩子们回到社区参与社区的活动。”街道市民驿站有一支“蒲公英”志愿者队伍,以中老年人为主,而孩子是“向日葵”,驿站正在做计划,把社区里的孩子们凝聚在一起,在社区的公益活动中给孩子们提供健康成长的平台,让孩子和老人都能在驿站中找到快乐。

本报记者 袁玮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