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深海区 > 正文

中外兵器“绰号”那些事(中)| 被抗日神剧用烂的三种欧美枪,两种还上过《亮剑》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沈佳灵     2019-08-01 14:15 | |

  【新民晚报·新民网】这些名称与外号虽多有戏谑的成分,却又细致入微,在嬉笑怒骂中反映了大众和官兵的实际感受与需求,成为记录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中国如此,外国也是如此。

  要命的“芝加哥打字机”

  在著名的网络游戏《绝地求生》中,很多玩家都喜爱的汤姆逊冲锋枪,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一代名枪。它以射速快、可靠性强而著称。值得一提的是,该枪是先在民间走红之后,才投入军用的,要放在今天,绝对算是一款网红级别的神枪。

  汤姆逊冲锋枪由约翰·T·汤普森将军创办的自动军械公司研发,最初的目的是设计一款类似德国MP18冲锋枪那样的“堑壕扫帚”,以取代已被证明不适合堑壕战的勃朗宁自动步枪。该枪放弃了导气式结构,采用了结构简单、运动件少的自由枪机结构,选用了直单筒的点45口径(11.43毫米)大威力手枪弹,从而让轻武器第一次有了像机枪一样的高射速。

  在战场成名前,汤姆逊已经因美国黑帮而闻名四海,成为真正的一代传奇

  在1919年的自动军械公司董事会会议上,汤普森为了与使用步枪弹药的机枪区别,创造了“冲锋枪(Submachine Gun)”术语,最后决定更名为“汤姆逊冲锋枪”,这也是全世界第一款被贴上“冲锋枪”标签的武器。

  汤姆逊也因火力强大为许多地下武装所青睐,图为韩国电影《暗杀》中饰演抗日战士的全智贤

  汤姆逊冲锋枪问世的时机生不逢时,长达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错过了在战场上扬威的最佳时机,同时,早期型号的汤姆逊M1921售价200美元,当时美国一辆福特汽车只售卖400美元,半辆汽车的高售价也让军方望而却步。由于那时的美国社会并不限制个人拥有自动武器,大量滞销的汤姆逊冲锋枪,流入了美国民间,以芝加哥黑帮为代表的地下黑帮成为这批枪械的主要用户。这款火力凶猛、射速极高、压制力强,换上大弹鼓就能装弹100发的凶猛冲锋枪,在火力上完全压倒了当时美国警方的手枪和霰弹枪,迅速成为当时美国黑帮的最爱。

  在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长风衣配上汤姆逊冲锋枪,几乎成为美国黑帮和犯罪分子最常见的标配,该枪因此一度被称为“黑帮枪”。在1930年,著名银行大盗约翰•迪林杰就喜欢手持汤普森冲锋枪扫射执法人员,一度打得警察和联邦调查局探员束手无策。酿成1929年“情人节大屠杀”的芝加哥黑帮头目阿尔·卡彭,最喜欢的套路就是先用手榴弹开路,然后从风衣下抽出汤姆森冲锋枪一路横扫,打得对手闻风丧胆。也正因如此,美国早期黑帮片中,总少不了汤姆逊冲锋枪的身影。

  这段不太光彩的历史,给汤姆逊冲锋枪带来了很多外号。比如,最早的1921型采用20发弹匣,被人称为“制造二十声咆哮的枪”。由于该枪体积较小,因拆下木托和弹鼓后,可以方便地藏进小提琴盒里,将其称为“芝加哥小提琴”。又因为该枪连发时发出的“哒哒哒”声音,酷似当时的老式打字机,又被称为“芝加哥打字机”。

  汤姆逊冲锋枪最早出现在战场上,是在爱尔兰独立战争及随后的爱尔兰内战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法国紧急向自动军械公司订购了汤姆逊冲锋枪,美国后来也为美军和盟国军队采购了不同型号的汤姆逊冲锋枪。当然,职业军人和黑帮最大的不同在于,战场上的汤姆逊冲锋枪大多是弹匣而不是大容量弹鼓,看似方便的弹鼓携带不便、容易破损,而且经常导致卡弹,简单耐用的弹匣反而更受美军欢迎。二战期间共生产了150多万支军用型汤姆逊冲锋枪。

  中国军队也曾大量装备汤姆逊冲锋枪

  在中国,早在北伐战争时,便出现了少量的汤普森冲锋枪,后来四川、山西等地的兵工厂,开始小规模仿制汤普森冲锋枪,红军东征山西时,就曾从晋军中缴获过该枪,还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

  在《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风语者》等二战题材的美国大片中,汤姆逊冲锋枪已经成为美国大兵的标配。同时,由于它在美国黑帮和二战中的使用历史,具有重要历史纪念价值,今天的汤姆逊冲锋枪已经成为收藏家追寻的珍品,一把可正常操作的M1928原型枪昔日造价200多美元,如今在美国的售价超过了2万美元。

  丑萌的英伦“臭气枪”

  武器界不仅有外表光鲜不好用的样子货,也有样子不好看、“味道不好闻”、但用起来贼溜的丑(臭)家伙。

  1940年,英国远征军虽然在敦刻尔克得到了命运的垂青,却把所有的重装备扔在了法国的海滩上。为了防止纳粹德国登陆英伦三岛,英国紧急扩编陆海空三军。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凑齐人数后,给这支队伍配上武器就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给军人配上冲锋枪,英国恩菲尔德兵工厂采取采用简化内部设计和横置式弹匣、开放式枪机、后座作用原理,以及冲压、焊接、铆接等相对不复杂的工艺,研发出了低成本、便于大量生产的“斯登”(Sten)冲锋枪。这个官方名字来自该枪的2位设计师谢波德(Shepherd)、杜赛宾(Turpin)和恩菲尔德(Enfield)的字头简写。

  正常情况下,批量生产的枪械是没有什么异味的。问题就出在“斯登”(Sten)这个名字及枪的造型上。Sten的英文复数形式是Stens,读起来就与英文中的“恶臭”(Stench)一词非常相似。擅长冷幽默的英国人就给“斯登”冲锋枪起了一个外号“臭气枪”。

  斯登也曾现身著名影视剧“亮剑”

  而从外观上看,“斯登”冲锋枪确实是够丑的,其造型粗糙简陋,绝大多数零部件都是冲压而成。不仅枪管是圆的,套筒是圆的,枪托也是圆的,连枪机拉柄也是小圆形,弹匣装上后可充当前握把,简直就是由大小不等的管子攒出来的枪。有人因此调侃“斯登”是“水管工人的杰作。”同时,由于该枪省时省料,造价仅为10美元,又有人拿当时美国廉价商品商人伍尔沃思的名字打趣,把“斯登”冲锋枪成为“伍尔沃思玩具枪”——伍尔沃思卖的都是5-10美分的小商品。

  但是,无论是“臭气枪”也好、“水管枪”也好,还是“玩具枪”也好,都不能抵消“斯登”冲锋枪的低成本优势。英国大型兵工厂、小型的手工作坊都能够生产“斯登”,生产的人手更是包含了妇女、老人和儿童。到了二战末期,连经济困难的德国人都开始仿制“斯登”冲锋枪。

  中国远征军在东南亚作战期间也装备了不少斯登冲锋枪,但是国内并没有哦,只可惜诸多抗日神剧......

  从战术性能看,“斯登”外形纤细不显眼、零件少易拆卸、便于隐藏,非常适合隐蔽战、游击战、丛林战。抗战时期,中国兵工厂在仿制“斯登”以后,还做了进一步改造,在枪管前处安装上拼杀用的砍刀,用于丛林开路以及近战格斗。在整个20世纪40年代,设计简单、造价低廉的“斯登”式共制造了400多万支。该枪不仅大量装备英军等盟国军队,出现在诺曼底登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等战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同时还支援了许多国家的地下反抗组织,成为反法西斯游击队最易于仿制的武器之一。英军中的“斯登”一直使用到了60年代。

  美国《二次大战武器调查报告》指出:“斯登冲锋枪在阿伯丁试验场做过试验。对它的责难主要集中在外表难看,不合常规。但是,斯登也有很多优点:首先,它是一支威力颇好的武器;其次是成本低;第三是便于迅速大量生产。”这是对“斯登”冲锋枪最中肯的评价。

  “注油枪”还是冲锋枪?

  M3冲锋枪堪称是美国版的“斯登”冲锋枪,它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要感谢汤姆逊冲锋枪。二战刚开始时,美军使用的是一战末期研发的汤姆逊冲锋枪,但大量装备之后,美军发现汤姆逊冲锋枪不仅造价高昂,生产中还大量使用了铣削工艺,物料使用率低、生产速度慢,产量始终提不上去。1942年10月,急于列装冲锋枪的美军公开招标新枪,要求全金属枪身、容易使用,弹药为点45口径的自动手枪子弹,可在只转换少数零件后同时兼容9毫米鲁格弹,拥有与斯登冲锋枪一样的强性能和低成本。

  诞生于二战后期的M3,是国内影视剧、甚至不少纪念馆最容易穿帮的存在

  一番激烈竞争之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内陆分部工程师乔治•海德和弗莱德瑞克•桑普森合作研制的T15型冲锋枪脱颖而出。在当年11月组织的试验测试中,该枪发射5000发子弹只有两次故障,得到95分的高分。1942年底,美军将该枪正式列装为制式武器,命名为M3冲锋枪。

  M3冲锋枪在外形设计上参考了英国“斯登”冲锋枪,机匣是简单的圆筒形,前面接有外露的枪管,伸缩枪托由钢条压成,除了作为肩托外,还可把枪托拆下来,用作清洁枪管的通条。同“斯登”一样,M3冲锋枪大量使用了冲压部件,连机匣都是由冲压而成的左右各半个机匣焊接而成,复进簧、枪机等零部件全部从机匣前方装入,扳机、阻铁等零件也都是冲压部件。这种简化工艺设计,使它的生产效率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款冲锋枪。由于从外型看,M3冲锋枪非常像当时给汽车注入润滑油(黄油)的润滑油枪,因此也被命名为“注油枪”(Grease Gun),有时也误传为“黄油枪”。

  因为短小精悍,注油枪颇受坦克兵等的喜爱 图为美国电影《狂怒》剧照

  M3一经投入实战,便由于射击时良好的操控性得到了美军士兵的青睐。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了近60万支M3冲锋枪。大多数的M3使用点45口径的手枪子弹,还有2.5万支M3冲锋枪使用9毫米鲁格手枪子弹。这些使用9毫米鲁格弹的M3,拥有不同的枪管、枪机和弹匣槽,可以直接使用“斯登”冲锋枪的弹匣,专门提供给欧洲反法西斯地下反抗组织使用。还有一部分M3,配备了9毫米枪弹的口径转换套件,由枪机、枪管和弹匣插入口的弹匣转换套组成,手工组装后也可以发射9毫米枪弹、使用英国斯登冲锋枪的弹匣。较为特别的是在枪口上加装了贝尔实验室设计的消音器的1000支M3冲锋枪,供情报人员使用。

  日本陆上自卫队至今依然装备着曾经用来对付自己的注油枪

  在1957年以后,美军收回了大部分的M3冲锋枪和改进型M3A1。但少量装甲车乘员与卡车驾驶员手中的M3冲锋枪,一直使用到20世纪90年代。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还有部分美军工兵驾驶员配备使用M3A1冲锋枪。在海外,M3冲锋枪的服役时间一直持续到21世纪。阿根廷军队通过接收美国军援与本土制造,使用过一部分9毫米版本的M3冲锋枪,曾在英阿马岛战争中投入使用。菲律宾海军陆战队因经费不足,也对库存的M3冲锋枪进行改造,以满足特种部队低分贝作战要求。2004年,菲军手中M3冲锋枪加装了消音器与红外瞄准镜,成为老枪新用的成功典范。看来,“注油枪”的耐用性,果然是和润滑油一样好用。(深海区工作室特约撰稿人 石留风 深海区工作室 深海龟)

  未完持续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综合)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