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深海区 > 正文

巴格达迪的末路:曾是学者,却被美国一步步“拗”成恐怖分子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深海区工作室 深海星     编辑:沈小栋     2019-10-28 18:45 | |

  【新民晚报·新民网】

  美国悬赏2500万美元捉拿的“伊斯兰国”头目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26日死于美军特种部队的突击行动。

  直到生命终结,世人对被欧美和中东大部分国家列为“头号恐怖分子”巴格达迪知之甚少。多年来,他避开公众视线,如鬼影一般存在。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伊斯兰学者,何以成为血案累累的恐怖大亨?又是如何走向穷途末路?

  在美国人高调宣布的胜利背后,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10月28日,媒体公开了巴格达迪在叙利亚巴里沙藏身处被美军特种部队袭击后的画面

  古城出生战乱童年

  当巴格达迪还不叫巴格达迪的时候,他的出生和成长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个伊拉克小城无数平凡故事中的一个。

  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往北110多公里的萨迈拉古城,是巴格达迪人生开始的地方。这座充满历史的小城位于底格里斯河畔,历史上还曾作为阿拉伯帝国的首都。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萨迈拉古城列为世界遗产。

  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

  1971年7月出生在萨迈拉古城的贫困区域,父母为他取名易卜拉欣·阿瓦德·萨马莱。在这个信仰极度保守逊尼派教义、祖辈务农的家庭中,他是第三个男孩。

  在当地语言中,“萨迈拉”意为“开心之地”,但是巴格达迪的童年似乎乏善可陈。

  曾经的邻居塔里克• 哈默德,曾向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披露巴格达迪鲜为人知的年少时光。上小学的时候,巴格达迪曾因成绩不佳被迫留级一年。但是在这位邻居的回忆里,年幼的巴格达迪非常好学,自行车后座上满是书本。此外,在清真寺工作的父亲对巴格达迪影响很大。巴格达迪几乎不穿年轻人的服装,常常披着祈祷用的斗篷在清真寺里,而不是和同龄人玩耍。哈默德还表示,巴格达迪很早就留起了胡须。

  两伊战争

  巴格达迪长大成人那段时间,正好赶上伊拉克最为动荡的一段历史。1980年爆发、绵延近十年的两伊战争,让巴格达迪第一次对战争有了深刻认识。据说巴格达迪一度想要参军,但因近视眼而被拒绝。他的弟弟在两伊战争期间应征入伍并战死沙场,给巴格达迪造成了不小冲击——1991年高中毕业,巴格达迪的文凭上写着他人生获得的第一个特殊称号——烈士的兄弟。等他长到20 岁,伊拉克又迎来了海湾战争的惨败。其间,有说法称,巴格达迪服过义务兵役,不过没有证据说明他曾经亲身参与战斗。

  独处安静的神学家

  尽管在战火中长大,高中毕业后巴格达迪选择了继续求学,将目光瞄准了伊拉克的最高学府——巴格达大学。据巴格达大学档案,他起初申请进入巴格达大学法律系学习,但未能如愿,最后就读该校的伊斯兰教法学院。

  在大学期间,巴格达迪专攻古兰经研究,一路从学士读到了硕士。那个时候,他给人的印象并不突出。在同学和朋友的印象中,他是个近视眼,喜欢看足球,大多数时间都在独处。“没人会真的在意他。”巴格达迪的同学、民兵组织“伊拉克伊斯兰军”领导人艾哈迈德·达巴什说。英国媒体报道称,巴格达迪曾经的数位同学指出,大学期间巴格达迪没表现出什么领袖魅力,是一个害羞且给人印象不深的神学学者,而且反对暴力。

  曾是亚述帝国古都的摩苏尔是两河文明的重要地标

  如果当年美国未曾侵略伊拉克,也许巴格达迪的双手不会沾染血腥。《华盛顿邮报》中东问题资深记者乔比·沃里克在《黑旗:ISIS的崛起》一书中写道,他可能进入大学以教书为生。其实,直到2003年,巴格达迪的生活轨迹都很平常。这位30多岁的年轻人的身份更可能是一位主讲宗教法律课程的教师。直到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巴格达迪在巴格达西郊一处逊尼派与什叶派混居贫民区内的一间清真寺里住了超过十年。

  不过,根据沃里克看到的资料,巴格达迪在就读大学期间,已经显出了一些原教旨主义倾向。比如,曾向亲戚们抱怨,无法容忍传统婚礼上男女共处一室跳舞游戏的场面。

  巴格达的野心家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家园在美军轰炸下满目疮痍的样子让巴格达迪愤怒,他对美国的仇恨开始明朗化。而仇恨的种子,一旦生根便会发芽。

  战争中满目疮痍的家园

  彼时,巴格达迪除了在巴格达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还在巴格达一所清真寺里兼任伊玛目(阿拉伯语里的领拜人)。但是那一年,他中断学业,加入了萨拉菲圣战派。战争期间,巴格达迪在伊拉克东部成立一支武装组织,但一直默默无闻。

  据信,也就在那些年,巴格达迪成为了他众多化名中最广泛被使用的一个。这个名字在阿语中的意思是“来自巴格达”,叫巴格达迪意在突出自己伊拉克人的属性。

  年轻时的巴格达迪

  2004年1月,美军在费卢杰展开突袭,巴格达迪2月随后被捕,在伊拉克南部的监狱“布卡营”被关了10 个月。“布卡营”面积达5平方公里,就像一个电线环绕、帐篷林立的小城镇。“布卡营”的一位高级主管认为,美军要教化那些参与暴乱的逊尼派武装分子。从实际效果判断,“布卡营”恐怕恰好起到了反作用:把极端分子和普通罪犯羁押一处,无意中仿佛开办了一所“圣战大学”。“可以想见,新的暴乱分子完全可能在监狱当中诞生。”

  事实上,正是在那里,已经野心勃勃的巴格达迪结识了“基地”组织的重要人物,并且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每天,巴格达迪都会带领逊尼派囚犯们进行祷告。据说,巴格达迪能像大清真寺伊玛目那样用颂歌传授经文,语调悠扬,带有一丝威严之感。

  为了避免囚室过于拥挤,“布卡营”常会把一些危险程度较轻的犯人释放出去。美方人员当时认为,巴格达迪只是“煽动者”,而非“军事威胁”,在2004年12月6日释放了他。

  全世界最危险的人

  美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被美军放虎归山的巴格达迪,已经一步步成为一个嗜血的宗教极端分子,西方媒体日后用“全世界最危险的人”来描述的人。

  出狱之后,巴格达迪继续攻读伊斯兰法博士学位,并在2007 年拿到博士学位。然而,期间他便已经重新投身暴乱活动。巴格达迪出狱后马上加入“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分支,随后接管这一分支。尽管缺乏军旅经验,但巴格达迪拥有其他成员没有的优势:熟知宗教法律,可以巧用“教义”,为种种暴行找到“合理”解释。因此,他在“基地”组织地位稳步上升。而虽然出身于“基地”,但巴格达迪野心极大,一直不服“基地”元老,一心想建立一个横跨多国的的极端教义王国。

  叙利亚2011年爆发内战,他借机扩张自己旗下的组织。受他领导的“伊拉克伊斯兰国”与叙利亚“支持阵线”合并,成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巴格达迪2013年与“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闹翻”,开始“单干”。他的追随者2014年得以控制伊拉克和叙利亚大片土地。

  战争中的摩苏尔街头

  2014年,对于巴格达迪具有特殊意义。这一年的7月4日,他在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努里清真寺首次公开露面,宣布建立一个所谓的“哈里发国”,自封“哈里发”。一位熟悉巴格达迪个人历史的美国官员指出,巴格达迪似乎有意想要证明自己坐上领袖的位置乃是神授,因此特别注意个人形象:谨慎挑选衣着,对于自己走路的姿势、言谈的话语也都万分挑剔。

  巴格达迪妄称“哈里发”的行为招致了中东地区猛烈抨击,他又乘机发布了一张“伊斯兰国”领土远景图,吸引各国“圣战者”加入其麾下。“伊斯兰国”2015至2016年进入鼎盛时期,控制叙利亚北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村镇到巴格达郊区数以百万计民众。巴格达迪的“伊斯兰国”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圣战者”将不服从统治的什叶派与异见人士公开斩首,在占领区内施行严酷的伊斯兰教法恫吓百姓,摧毁一切非伊斯兰的历史古迹......

  与“基地”发动大规模袭击不同,巴格达迪和其他“伊斯兰国”头目主张支持者就地投入暴力行动。这一组织声称在全球多地发动袭击,包括法国首都巴黎、法国南部城市尼斯、英国首都伦敦、英国北部城市曼彻斯特、德国首都柏林。

  穷途末路引爆炸弹

  巴格达迪行踪隐秘、极少公开露面。在叙利亚内战中,巴格达迪的主要敌手“真主党”武装给巴格达迪取了个外号“鬼影”。

图中标红点即为突击行动地区,巴格达迪在此丧生,直升机对该地进行了约120分钟的打击

  曾经亲眼见过巴格达迪的叙利亚武装分子表示,巴格达迪沉默寡言,但一旦开口却“语调平静且极具说服力”。而且,他擅长伪装容颜,还会讲带黎巴嫩、叙利亚等各种口音的阿拉伯语、甚至据信还有替身。“真主党”武装情报官员艾哈迈德说,“即使今天就坐在他旁边,第二天走过他身边时,你却可能压根认不出他。”美国悬赏2500万美元抓捕他,近年来多次传出“死讯”。2017年6月,一度传出巴格达迪在叙利亚北部城市拉卡遭俄罗斯战机炸死。他随后发布音频文件,否认自己丧生。

  巴格达迪疑似今年4月最后一次“发声”,承认“伊斯兰国”失守在叙利亚的最后据点。伴随“伊斯兰国”衰落,巴格达迪隐姓埋名,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边境辗转,只有司机和两名保镖跟随。他担心遭刺杀和下属背叛,不用手机,经由多名线人与在伊拉克的两名主要助理联系。

巴格达迪被逮捕时的文件

  据英国路透社援引伊拉克安全部门消息人士报道,情报人员依靠跟踪巴格达迪的一名高级助手,掌握了巴格达迪本人的藏身之处。2019年年中,巴格达迪与家人及3名最亲密的助手搬到了伊德利卜省的一个村庄。本月26日,巴格达迪和他的家人第一次离开在伊德利卜的住所,乘坐小型巴士前往附近的一个村庄。消息人士称,这是“他人生的最后时刻”。美国总统特朗普27日宣布,美国特种部队26日晚在叙西北部进行了一次军事行动,在该行动中,巴格达迪被逼入一个坑道尽头,随即“引爆自杀式炸弹背心身亡”。

  (文中图片来源:东方IC、网络综合)责编 杜雨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