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深海区 > 正文

《决战中途岛》里的美国只存在于好莱坞的脑洞中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沈佳灵     2019-11-12 19:00 | |

  【新民晚报·新民网】最近热映的美国导演艾默里奇的最新力作《决战中途岛》,不仅拿下了上周北美票房冠军,在豆瓣的评分也达到了7.7分。宏大的战争场面带来的视觉冲击,很燃很硬核;“战争中的普通人”视角,又给影片打上了“人性化”的标签,让人不免感叹当年的美国人的拼劲和美国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

  但看完这部把美国军政两界吹爆的《决战中途岛》,不禁在想,如果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美国还能赢吗?今天的美国,在产业和贸易政策方面,和当年的日本如出一辙,赌上了自己的国运。虽然看似势头很猛,但终究渐露败绩。《决战中途岛》那个扛起反法西斯大旗、不怕牺牲流血的美国,早已成了好莱坞炮制的遮羞布,掩盖如今蛮横霸道、四处吸血的本质罢了。

  《决战中途岛》海报

  “中途岛”这个大约5平方公里的小珊瑚礁岛,因为正好在美国到日本的航路正中而得名。

  二战前美国海军已经考虑对日作战的需要,在这里建设了一个海军航空兵基地和潜艇基地,这就使得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必须拿下这个岛,否则他们的“威胁美国加州海岸,迫使美国接受城下之盟”的战略目的就达不到。美国如果丢了这里,那么夏威夷就要直接面对日本航空兵和潜艇的威胁,最终无法立足只能撤回加州海岸。

  如果仅从影片里看起来,美国在中途岛的胜利似乎很完美,有着情报机构的精准预测,尼米兹上将能顶住华盛顿高层误判的冷静决策和一线官兵的无畏拼死奋战;

  影片中,伍迪·哈里森饰演尼米兹上将。

  而日本方面一线指挥官南云优柔寡断,山本则背负着巨大的政治压力而不敢倾力一击,另外加上不错的运气。

  但是实际上,日本海军在中途岛的失败是必然的,即便是中途岛战役侥幸胜利,日本还是会输掉整场战争。可这是为什么呢?

  回顾一下二战的大历史背景,我们首先要记住四个字“先欧后亚”。

  德意日三国结成轴心那天开始,战争什么时候会来就已经不是疑问了。只不过当时的美国情况非常特殊,一边是国内部分政治人物基于参加一战而几乎一无所得的教训,另一边是因为“两洋堡垒”的存在安全感爆棚。所以美国尽管坐拥世界第一的工业能力,但是除了海军一流之外,陆军几乎不值一提,而作为陆军附属品的空军同样无足轻重。

  美国该怎么在即将来临的大战中确保自己的利益?罗斯福显然是有着足够的思考。

  当时的欧洲集中着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群体,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和生产力。这是任何一个美国总统都不可能视而不见的。所以说,“先欧后亚”这不仅仅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罗斯福政府的确定的,而是在欧洲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就已经开始推行的政策了。

  欧洲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采取的《租借法案》绕过当时孤立主义者制订的《中立法案》,其实就已经是在大力的支持英国了。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了一个联合宣言——《大西洋宣言》,更是明确了美国“打倒纳粹暴政”的态度。

  罗斯福

  有了这个战略定位,美国的军事力量重心和战略资源的分配必然会倾向于欧洲方向。在亚洲方向,美国不同于英国试图再来一个“远东慕尼黑”全面牺牲中国利益暂时稳住日本心态。毕竟“大英帝国”已经在事实上缩水了,整个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是美国的囊中之物,如果纵容日本无限的扩张,最后美国被挤出远东和西太地区也是无法容忍的。

  所以美国必然针对日本采取了挤压战略,拿着日本不可或缺的石油、金属矿物和橡胶等基本战略资源做文章。

  野心无限膨胀而命脉实则受制于人的日本,当然不会接受这个结果。

  而日本从一战之后其实也考虑到了未来日美终有一天会在太平洋上对撞的局面,所以在战争结束不久其实就开始了勒紧裤腰带积蓄军备和军力的折腾。

  在战争爆发前夕,日本的海军实力大约达到了美国的七成左右,而且日本军队以近乎疯狂的态度进行训练,试图以质量优势压倒美国的数量优势,什么“月月火水木金金”(意思就是没有周末休息的满负荷),“杀人多闻丸”(片中那个最后与舰同沉的山口多闻的外号,因为训练要求残酷而得名)等等。

  但是,不论是日本盘算着战争开局就倾力一击打掉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然后趁着大西洋舰队没有西调增援的时候直抵加州海岸,逼迫美国妥协求和;或者是利用太平洋地理上的广袤搞一个“九段渐减”战略,逐步将美海军实力消耗,最后在距离日本不远的海域集中主力进行决战,一举全歼美国舰队,都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不仅日本这种战略是一厢情愿的,即便是军事战略上日本也没有法子跳出保守的“大舰巨炮”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日美两国生产力上巨大的差异其实是不可能用这点小伎俩改变的。

  美国奉行的“先欧后亚”战略决定了,他尽管不可能为了准备战争将全部海军兵力都倾注在太平洋一侧,必须在大西洋上保持相当的兵力对付德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和潜艇。同时美国只是在1940年,与日本矛盾急剧上升的时候才开始扩充海军兵力,此前生产的大量飞机和陆战武器装备都重点运到了英国和苏联去了。但是只要美国巨大的生产机器开足马力,日本就要望尘莫及了。

  差距是客观的,而客观的压力又造成了战争中日本主观的错误随处可见。

  比如日本认识到了航母在现代海战中的决定性作用,偷袭珍珠港中日本也确实靠着航母一举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八艘战列舰半数沉没,半数被重创无法作战只能返回加州大修。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核心只剩下了四条航母,纸面上美军似乎绝对处于劣势,可是考虑到航空兵的巨大作用和美国仍然掌握着相当的太平洋岛屿基地,日本想统治太平洋就还是一个梦想。

  前排左一话筒前为罗斯福总统,珍珠港事件后的第二天,他在国会要求对日宣战。

  作为联合舰队司令的山本并非意识不到问题所在,他在开战之初就很清楚的知道如果日本跟美国死磕到底必败无疑,但是日本的政治气氛使得他只能按照既定战略去追求美国接受城下之盟,甚至袭击了珍珠港之后,他意识到留下了美国的航母等于埋下祸根,可仍然放不下“大舰巨炮”主义,既不同意山口的将战列舰与航母混编成防空队形(现代航母编队基本方式),又不肯舍出最后一搏让战列舰和登陆部队冲上中途岛。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大舰巨炮”其实已经是日本勒紧裤腰带倾国之力二十年的积累了。他要是那么做了就等于对日本过去几十年的政治取向一个彻底的否定。

  日本因为国家实力和野心不匹配造成的麻烦不光在这里显露无疑,其实整个战争中处处可见。杜立特空袭东京造成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可是戳破了日本“神佑之国无人能侵”的神话,这同样是日本因为国力薄弱而心态脆弱的结果。也正是这一点迫使山本尽快寻求战场上一次大胜。

  另外不得不提及的是,仅仅在“珍珠港”事件后的六个月,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就决定对中途岛发动攻击。这对于美国来说,从一开始就判定日本的战役企图方向其实是存在着困难的。

  影片中一掠而过的,中途岛之战不久前日美两军在南太地区进行了一次珊瑚海海战,其实对于中途岛战役的影响不可谓不小。

  当时日本表现出来明显的针对澳大利亚发动入侵的迹象,被美国判定为日本存着想在太平洋上将同盟国一切两段的心思,因此将宝贵的航母投入其间,包括后来对尼米兹的决策造成过干扰,这其实有点让人哭笑不得。日本其实当时因为正在积蓄力量进攻中途岛,只不过是派出了“翔鹤”和“瑞鹤”两艘大型航母外加轻型航母“祥凤”号组成的第五航空战队。

  实际上日本根本无力真正入侵澳大利亚,这一战的目的更多的是提前预备美国从这个方向发动反击。在刚刚抢来主动权的时候,日本就开始摆好准备挨揍的姿势,看着让人无语实则还是脆弱心态所致。

  一战下来,日本损失了“祥凤”,“翔鹤”重创而“瑞鹤”的航空部队损失过大,不得不进行整补,无力加入进攻中途岛的航母编队,让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美国倾斜。美国尽管损失了“列克星敦”大型航母,“约克镇”也被重创。但是基于强大的工业底蕴,美国夏威夷海军船厂的工人奇迹般的三天之内就恢复了“约克镇”号的作战能力。同时美军海航的飞机和飞行员补充能力也不是日本可以比拟的。

  中途岛海战,两架美军战机飞过着火的日本船只。

  正是基于这种强大的国家工业实力,外带情报掌握了先机,尼米兹才有了底气能在中途岛采取设伏的方式迎击日军。

  两相比较之下,日本付出如此代价只不过短暂的干扰了尼米兹决策一下,这个成果实在是……

  在中途岛,尼米兹能够集中剩下的3艘航母和舰载机230架,岸基飞机120架。日军虽然调集了8艘航母舰载机396架,但是因为考虑登陆占领需要和美国的岸基航空兵威胁,最后山本的主力部队留下一艘航母护身,一艘准备最后登陆战而躲在远离战区的地方,另外还设置了一个警戒编队占用了两艘航母,最后真的能集中到一线作战的只有4艘大型航母和舰载机266架。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日军“最上”号重型巡洋舰遭美军轰炸。

  日本分散兵力是兵家大忌,但是考虑到前面说过的一些非军事因素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山本如此计划也纯属不得已。可是既然是大忌,必然有恶果。一线的南云很快就要抛入到底是先压制住中途岛上机场,还是先干掉对方航母的两难境地中间。

  所谓“命运五分钟”到底存在不存在,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任何一个一线指挥官身处南云的境地恐怕都要对此挠头,毕竟他身上是“皇国所系”,只要看看山本在尚有一战能力的时候就下令撤退,我们就可以想见其实换了山本到一线,结果未必会好太多。日本的军国主义是如何从内部打垮他们自己的,此处可见一斑。

  中途岛是日本输了,美国赢了。四条大型航母的损失和数百名算上精兵强将的飞行员损失,这是日本整个战争中都无法弥补的。

  即便山本真的不顾一切的发挥自己赌徒本色再押上一注,基于美国也损失了一条“约克镇”号航母,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决定撤退。日本确实可能拿下中途岛。但是在此之后,他们是否还有能力继续向东进犯夏威夷乃至加州海岸,真的要成为大问题了。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美军“约克镇”号航空母舰遭空袭。

  不说整个战争过程中,日本只下水了两条航母“大凤”和“信浓”号,就是日本海军为了打一个中途岛就已经搜刮囤积了平时一年的油料,即便是打下来中途岛他们怕是也还需要半年才能凑齐再一次如此规模的进攻,至于舰载机和飞行员的补充,怕是更是没边没影的事情了。

  貌似有一阵子,美国在太平洋上只剩下一条“企业”号苦撑,可实际上且不说紧急从大西洋方向赶来的“黄蜂”号和“大黄蜂”两条航母,就是在中途岛之战一个月后,美国就下水了一条更强大的“埃塞克斯”号大型航母,随后按照平均两个半月一条的速度在增加。等着日军真的有能力够到加州海岸的时候,美军太平洋舰队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严阵以待?这点不难想象。

  如果算上其他型号的航母,到战争结束时候,美国总计拥有大型航母17艘,轻型航母9艘,被叫做“吉普航母”的小型航母124艘,数以千计的舰载机不光在数量上压倒了日本,在性能上也完胜。

  不仅中途岛战役,整个二战的历史告诉我们一点,国家的意志是需要与其国力相匹配的。

  二战中的日本想凭着一时的局部优势去夺取全局胜利,不仅是一个危险的赌局而且也是一个必输的赌局,因为这种情况下,任何错误都是无法弥补的。偏偏作为人,没有谁是不会犯错的,战争胜利从来都是属于犯错误少和翻了错误可以弥补的一方。

  正如美国可以被偷袭珍珠港,可以有一阵子输到了只剩下一条航母,但是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可以短时间内弥补损失并且随后造成压倒性优势。

  今天的美国其实同样面对一个类似的境地。

  因为推行了这么多年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造成了产业空心化,而产业空心化和资本的属性决定了,国内想通过服务业进行再分配很困难,结果导致了社会两极分化再次出现。

  美国又不能忍住阵痛,发挥自己在高科技产业方面仍然领先的优势去实现产业革命式的突破,好像当年日本死抱着“大舰巨炮”主义不撒手一样的想复兴传统产业,这就很可能是劳而无功的。而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并且凭借着强力到处去“薅羊毛”,这其实等于把美国的长远利益“折现”作为复兴制造业的本钱,说到底也是一种赌博。

  如果美国能够在自己霸权被自挖墙脚倒下之前复兴了强大的制造业,那么美国还可以继续凭借强大的实力和先进的科技以及历史影响继续维持霸主地位,如果相反那么美国的霸权不仅会提前瓦解,而且还造成自绝于整个国际产业链,最后剩下的那点高端制造业都会深受其害。

  今天的美国在产业和贸易政策方面其实正如当年的日本一样,赌上了自己的国运。决战中途岛的那个自信十足,充满拼搏精神的美国正在远去了。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