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溯源“五一” 电影《1921》还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首次工人运动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孙佳音     作者:孙佳音     编辑:陆玮鑫     2021-04-30 15:04 | |

图说:电影《1921》海报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一天,由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将于7月1日上映的电影《1921》发布“咱们工人有力量”工人运动特辑及海报,展现了影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的工人罢工——上海英美烟厂工人千人罢工场面的匠心还原。

  上海英美烟厂仗着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反动势力,利用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榨取了大量的利润。由于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21年,英美烟厂老厂机车间100多位工人反对洋监工克扣工资与殴辱,于7月20日愤而罢工。然而在寻求支援的过程中,老厂工人领袖被厂方勾结三区警署抓捕,激起新老两厂8000多工人愤慨而起,全体加入了罢工。

  百年前,游行现场“劳工神圣”的呐喊响彻云霄;百年后,他们奋力追求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已经实现。在建党百年之际,影片将带观众回溯百年前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一切。

真实再现


  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会上代表一致同意,将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1920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号“劳动节纪念号”出版,以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文章作为发刊词,号召中国工人将这年的5月1日作为觉醒的日期。在陈独秀的指导下,5000多名工人在上海召开了世界劳动纪念大会,会上工人提出了“三八制”的要求,并高呼“劳动万岁”。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劳动节。影片选在劳动节前夕发布这组物料,是对百年来为劳动者权益奔走呼号的先辈的致敬,也是对当下所有劳动者的致敬。

图说:电影《1921》海报

  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畸形的社会环境下,国内工人不仅要在糟糕的环境下工作,还得不到约定的报酬。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深入,工人阶级思想日益觉醒。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工人阶级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为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影片中呈现的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的工人罢工。当时正值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党组织得知消息后,即派党员李启汉到厂指导。这场罢工在持续20多天后终于取得胜利。

  此前发布的“新生”版预告中,欧豪一声嘶哑而洪亮的“出发”,令人印象深刻,这一幕也被收录在了此次发布的物料中。欧豪饰演的李启汉,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著名的早期工人运动领袖,1927年4月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9岁。直至死前,他仍坚持在指导工人运动的一线。王森饰演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党员李中,他在深入群众,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还积极为工人刊物《劳动界》撰稿,以通俗明了的语言宣扬马克思主义。俞灏明饰演的陆征章曾在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中任办事员。上海机器工会的建立,在社会各界,特别在工人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它使上海工人运动面貌为之一新。张晓晨饰演的是上海最早的工会组织之一上海印刷工会发起人杨迪先。

反复重拍


  随着一声声“劳工神圣”“工人阶级万岁”的嘹亮口号,特辑揭开了工人运动这场涉及上千名演员的大场面拍摄背后的艰辛。66岁的黄建新导演,在现场活力十足,奔跑穿梭在监视器与场景之间。一两千人的群演调控,繁杂的道具配合,黄导始终保持着高标准严要求,把控着每一个细节。演员俞灏明说,黄导对集会工人每一句口号的紧凑程度都有着精准的要求,更会“关注到镜头里每个演员的状态,哪怕是群众演员,都要达到他在大环境里的状态”。另一位饰演罢工工人的演员叶筱玮分享道:“黄导一个眼神就能看出背景窗户边一个不起眼的笔筒摆放是否正确。”黄建新负责把控全场,联合导演郑大圣则严抠现场演员的表演。有群演喊口号的情绪不够高,郑导就带着群演一起声嘶力竭地喊;有群演挥舞拳头的力度不够大,他就示范出拳动作,并耐心地调整每位群众演员的声音、眼神,最终现场所有人的情绪都被他带动了起来。

图说:电影《1921》海报

  在两位专业又敬业的导演的带领下,每一位演员都不敢有任何懈怠。没有人计较在这样一个大场面群戏中,个人镜头有多少、台词有几句,所有人都拿出了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最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了更贴近罢工持续了二十多天的状态,演员们一遍遍重拍,喊口号到青筋暴起、声嘶力竭,但仍主动要求“再保一条”。在谈及参演影片感悟时,刘畅感言,“《1921》让我们更加爱国家”,演员王森则动情表示《1921》中呈现的先辈们,是百年前的开拓者,“置安危于不顾,一直守着自己的信念”。

  一百年后,先辈们以自己作引线点燃的信仰之火早已照遍神州大地,为公理正义的怒吼仍在我们的耳畔回荡。电影《1921》致力给当代年轻人一个回顾先辈初心的机会,从1921年这群敢想敢为、敢拼敢闯的青年们手中接过接力棒,脚踏实地,顽强拼搏,继续奔赴在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上。(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