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左联五烈士的笔墨汇成滔滔《浪潮》,叩出激昂红色篇章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赵玥     作者:赵玥     编辑:沈毓烨     2021-07-01 19:50 | |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这是李大钊先生所写的《青春》片段,也是左联五烈士激扬人生的真实写照。今晚,舞台剧《浪潮》正式首演于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并将持续上演至7月3日。柔石、胡也频、李求实、冯铿、殷夫这五位文艺青年,为了共产主义的初心,用手中的笔激起浪花,用心中的志荡起激情,让革命的浪潮不断奔涌向前。 

图说:舞台剧《浪潮》 尹雪峰 摄

整个故事从左联五烈士牺牲的那一刻开始展开: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五烈士的意识在另一个空间相遇,他们叩问自己到底为何而死、探讨死亡的真意、寻找选择革命的初心。为何而死,是舞台上烈士们的自我追寻,是主创团队设立给自己的创作起点,也是留给每一个走进剧场的观众的灵魂拷问。 

在这场关于死亡的探讨中,五位烈士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缓缓展开。兄弟、伙伴、师生、姐妹、家庭……有背道而驰,亦有志同道合,更有前赴后继。最终,五烈士在回溯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信仰的基石,他们殊途同归,愿意为无产阶级革命献出年轻的生命,无怨无悔。 

图说:舞台剧《浪潮》 尹雪峰 摄

此次,《浪潮》的舞台呈现打破了传统的舞台模式,让坚硬的铁与柔软的水进行对话,它们呼应了“浪潮”的主题。舞台整体由一方大水池和九宫格式上下浮动的悬浮板组成。它们之间忽而相互关联,忽而各自其行,为舞台剧创造了时间、空间的壁垒。舞台四周被黑色金属的书架所包围,如同钢铁意志般的质感,也是文字和书页寄存其见的载体。 

交响化的音乐语汇在相同的主题段落部分加以不同的情感色彩,从阴郁走向温暖,一步步展现出信仰的力量。肢体舞蹈充分配合了音乐与台词,融合了水的元素与水的律动,呈现出舞蹈对青春生命的致敬。别出心裁的服装面料在舞台灯光下呈现出油画感、雕塑感和纸张感,仿佛是纪念塑像再蕴光华,又仿佛是纸上人物跃然纸下。点滴浪花,形成滔滔《浪潮》,那是热忱信仰、是铮铮铁骨,是黑暗岁月里的红色篇章!(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