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借一双上海女作家的眼,看一看《萨瓦流淌的方向》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首席记者 孙佳音     作者:首席记者 孙佳音     编辑:江妍     2021-09-30 08:52 | |

  由著名作家陈丹燕执导,王晔担任总制片人的影片《萨瓦流淌的方向》入选第69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该片作为中国与塞尔维亚的首部合拍片,已于当地时间9月25日12时30分在特鲁巴电影院进行全球首映。

84C7DFA3AD604019B29806AAFF6AB34C_副本.jpg

图说:《萨瓦流淌的方向》

  《萨瓦流淌的方向》以一位旅行的中国女作家的视角,目睹和发现这个在历史上经历多次战乱,上世纪90年代又经历了长达三个月轰炸的国家,虽然凋败痕迹四处可见,但人民仍旧豁达乐观,文化仍旧活跃,对精神生活依旧热爱。

  影片主要聚焦了两个人物,《美好生活展:南斯拉夫日常生活》的策展人乌若斯和塞尔维亚最古老的书店及出版社的社长米兰科维奇;讲述三个故事:贝尔格莱德春天24小时里发生的短暂街头展览的全过程,经常被停电的书店和在书店里的五个不甘心让书店寿终正寝的人的努力,国家当代艺术馆的前世今生。这两个人物、三个地点,穿插着塞尔维亚人民的生活细节,不仅体现了塞尔维亚的国家韵律,更反映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和美好前景。通过故事的展开,人们更会理解到,世界各个民族的发展经历、所经受的苦难各不相同,但人类在忍受苦难时,总有依赖自己文化度过难关的方法。

9AD1AA9FC35D405AA878A04DE83DE2C4_副本.jpg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部纪录片,影片的叙事方式也相当别致:作家书桌上的工作,作家穿梭在影像中的独白,作家思想的虚拟声响……通过事件本身的展开,以及层层转述,形成如同中国盒子一样的叙事结构,以遮蔽的方式提炼现实的意义。电影对故事的叙述是块状的,镜头语言多是遮蔽性的、镜像的、距离的。制片人王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萨瓦流淌的方向》试图表达一个中国作家对世界的认识,表现如今的中国人在理解世界和不同文化方面自己独到和友善的见解。该片导演陈丹燕作为上海作家,文学作品广为流传,在世界范围出版发行。她曾获得过包括上海图书奖一等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文学金奖、奥地利国家文学奖在内的众多国内外文学奖项。该片是她的第一部纪录片电影。(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