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目标《新七十二家房客》!迭出滑稽戏让更多人听懂“上海的声音”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江妍     2021-12-31 10:06 | |

  说起上世纪60年代,人们会不由自主唱起“学习雷锋好榜样”;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鼓舞人心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传唱山河大川;改革开放春风吹遍之时,那首《春天的故事》又久久回荡在耳边。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声音,每个城市也有自己的声音,那么在当下、在上海,我们的声音在哪里?

图说:《上海的声音》专家研讨会 主办方供图 (下同)

  近日,大型原创滑稽戏《上海的声音》专家研讨会在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举行,作为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该剧二轮修改打磨特邀业内专家“把脉开方”。该剧主演、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当家人王汝刚毫不讳言对这部作品的期待:“我有一个梦想,要把《上海的声音》打造成《新七十二家房客》。”

  滑稽戏《上海的声音》展示了上海小弄堂里几个普通家庭的世代变迁,剧中拥有十几个有名有姓的人物,角色年龄跨度基本都是从20多岁到60多岁。四条故事线巧妙融合,居民们从一无所有到赚到第一桶金,接着又开始新的生活,通过演绎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来反映时代的众生相。

  作品以滑稽戏一贯诙谐幽默的风格,讲述了上海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百态,并采用上海及江浙一带方言为载体,因此取名“上海的声音”。对于老上海人来说,它是一种情怀、一种记忆;对于新上海人来说,是融入城市的一把钥匙,通过上海各种各样的声音,走进这个大都市。 

图说:《上海的声音》剧照

  “话剧的坯子,滑稽戏的段子,新喜剧的路子”,《上海的声音》让观众看见了有别于传统滑稽戏的一部时代之作。编剧徐檬丹认为,剧中的人物刻画是整部戏的出彩之处:“角色来自老城厢,都是我们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滑稽戏写人物不容易,既要写出每个人的特点,也要写出他们的真性情,让笑料自然而然地从角色身上流出来。”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刘宁是北京人,1978年到上海读大学,通过看滑稽戏学上海话,“到现在,我听得懂70%。《上海的声音》让我感动到眼泪差一点就出来了。它做了一个特别好的事,就是真真实实地讲了上海人的好。”

  上戏教授孙惠柱也表示:“《上海的声音》让我看到上海人金子一样的心,看到了弄堂里的人情冷暖,希望全国观众都能看到这个戏。”

  编剧俞志清坦言,创作《上海的声音》目的就是要向观众证明,什么是真正的上海男人,什么是真正的上海女人,“说上海男人很怂,上海女人很作,这是偏见。”

图说:《上海的声音》剧照

  “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上海戏,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充满了上海的味。”在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吴新伯看来,剧中的“海派基因”是作品重要的成功密码之一。他表示:“滑稽戏最大的功能是让观众笑,但笑过之后,《上海的声音》还留下一些感人的东西。我觉得滑稽戏能够做到让观众笑之余,还能够让人流泪,是非常可贵的。”(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