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话题 > 正文

缂丝作品进入拍场拍出28.75万元,非遗艺术在当下可以流通吗?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赵玥     2019-04-29 22:44 | |

图说:缂丝作品《缂丝教子图》 官方图

  一把10厘米长的小梭,缠绕着不同颜色的丝线,织工拿着它们在白色的桑蚕丝经线间通经断纬、来回穿梭。千万次的重复,最终形成在丝织品中大放异彩的缂丝艺术。缂丝工艺流传至今已有千年,也进入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昨天,在“与大师同行”宝库2019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出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文康之手的缂丝作品《缂丝教子图》以287,500元成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许多艺术品也成为最新开拍的宝库的重点。

  《缂丝教子图》摹缂的作品细腻、生动,用线表达十分清晰。整幅作品结构左右映衬,错落有致,显得生动自然。自宋元以来,缂丝一直是皇家的御用织物,直到清朝才流入民间。缂丝因其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耗力,常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其珍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是苏州缂丝行业的黄金期,出口到日本的和服腰带,供不应求。如今,整个行业中仍然在坚持做缂丝的,却仅剩下100人左右,吴文康就是坚守在中华缂丝工艺的大师与传承人之一。

  缂丝精美,但是创作缂丝的过程却枯燥艰苦,吴文康说:“在我的缂丝工厂,学徒每天都可以有50块钱的工资,可是,年轻人还是怕苦不愿意来学缂丝。如今,厂里年龄最小的工人也有43岁了。”传统的缂丝工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却无法看到多快捷和丰厚的回报,能守得住那一份孤独和寂寞,真心去发现传统工艺的魅力,就是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门凝聚着祖先智慧的缂丝艺术。他这个拥有35人的工厂是目前苏州最完整的缂丝织绣工厂,吴文康与这35个工人、和这个属于他们的缂丝工厂,在艺术的传承之路上默默地坚守和付出着,从不言悔。

图说:《春花秋间啼鸟瓷瓶》 官方图

  七年前,宝库文化入驻上海中心大厦,开辟出3000平方米,划分为二十八个“大师空间”,引入陶瓷、玉石雕刻、金属工艺等主要工艺门类,国家级“非遗”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木雕宰相”黄紫金先生的第三代传承人黄小明、国家级非遗项目(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娘本……这些非遗传承人的作品都在列。

  这些中国传统工艺曾渗透在中国五千年以来的衣食住行中,不仅汇聚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凝结了匠人们的虔诚之心。但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在时代的脚步中似乎早已无暇顾及这份遗失的美好。宝库文化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柳费国认为:“许多人都认为工艺美术的传承是小部分人的事,是政府或者协会的事,但是我们并不这么认为。对工艺美术或者非遗艺术最好的保护就是让整个社会给予它们足够的关注,并且让它们在艺术市场中流通起来,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场景中。只有当人们体会到使用这些器皿或者欣赏这些作品时的幸福感,那么这些艺术才被真正被传承了。”(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