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话题 > 正文

画水墨的年轻人呐,你们的血性和荷尔蒙去哪儿了?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乐梦融     作者:乐梦融     编辑:赵玥     2019-07-14 19:25 | |

图说:论坛活动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胡晓芒 摄

  昨天,大学生艺术博览会(上海)专题论坛“在传统与未来间游走——青年水墨的现状与机遇”举行。青年策展人李国华担任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蔡广斌、艺术家肖谷、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青年策展人蓝庆伟做学术嘉宾,与百名观众到场交流。

  在本届大艺博中,以水墨方式进行呈现的作品占据着主流,它们几乎全被冠以新水墨的头衔。水墨画作为中国画的代表,在千年的发展中顺时而变,早已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表现的形式也不止一纸一墨,而是延伸到了装置艺术、多媒体影像等多个领域。蔡广斌认为,当代的表达方式和观念与水墨结合才能叫当代水墨艺术,“当代艺术、当代意识、当代观点,因为有了这些水墨的当代性才得以体现”。

图说:论坛活动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胡晓芒 摄

  在艺术体系中如何探索水墨教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水与墨所吸引,不管是大学、美术馆、画廊、还是培训机构都开设了水墨课程,但学习水墨必须要懂得自己的文化,从精神上懂得,而不是纸面的模仿,这才是水墨画的奥妙所在。肖谷表示,水墨的创作要弄清楚文化的来源,将对传统的理解作为源头,再对水墨进行当代性转化。“要在跨界的文化中汲取营养,积累地域的文化基因,明确表达风格,这样才会有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展览现场交易频频,但肖谷观察到,大艺博的展厅内很多作品依然不成熟,缺少了属于年轻人的冲动、荷尔蒙与血性。“鲜活才是年轻人的特性,有血性的水墨才是当代的水墨”。

  在上海美术学院任教的马琳指出,年轻人创作缺少创作动力,与学院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对当代艺术了解不太够。很多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缺乏生活情感的注入和与自然的对话。水墨的当代性,不是学校教学可以完全学到手的,要走到美术馆、走到各个地方去理解水墨,这样才会理解墨的鲜活。

  在蓝庆伟看来,新水墨艺术的振兴,兴许“功夫在诗外”,水墨的观念和思想,不仅存在于当代艺术,更存在于其他的各个艺术门类之中。(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潘淑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