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话题 > 正文

舞剧为什么越来越好看了?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陆玮鑫     2021-11-20 12:57 | |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演出照  郭新洋摄

  周末傍晚,美琪大戏院门口比往常更热闹,年轻人自四面八方聚拢而来,他们提着电脑包或是啃完最后一口三明治,马不停蹄往剧场赶,只为赴一场“电波”之约。正在美琪驻演的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昨如期上演,有被安利无数次终于得偿所愿的“新人”抓紧时间在海报前留影,也有第N+1次刷剧的老粉分享抢票“抽盲盒”的经验。无论是新朋友还是回头客,末了总要意犹未尽道一句:“不虚此行。”

  这样的情景不止于美琪,同样期盼的眼神,同样年轻的面庞,同样匆匆的脚步,也频频出现在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文化广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他们有的是为在《只此青绿》中徜徉一番,有的是为在《醒狮》中“燃”一把,有的是想在《红楼梦》中梦一回…… 

破圈 由内而外


  破圈这个词,最初被引入舞蹈领域,源于《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剧中《渔光曲》片段被改编为《晨光曲》亮相央视春晚舞台大放异彩之前,舞剧怎么看都只能算是演艺大舞台里的小众品种。“原来舞剧从头到尾是不说话的呀!”这样的感慨在很多第一次看舞剧的年轻人里不算奇葩。

  然而,因着“电波”的横空出世,刷新了很多人对舞剧的印象。“堪比大片既视感”!“居然能用舞蹈把谍战演得这么惊心动魄,看得我眼睛都不敢眨。”“知道它好看,没想到会这么好看”的赞叹声不绝于耳。上演至今逾300场,“电波”的豆瓣评分稳定保持在9.4,要知道此前被奉为“神剧”的《战马》不过9.1。

《永不消逝的电波》演出照  郭新洋摄

  “电波”的破圈看似是机缘巧合,实则是内功外化的必然。初创时期持续数月的案头功课,面对从未尝试过的谍战题材敢于突破传统套路的决心,日以继夜“长”在排练厅的不眠不休,还有哪怕演过300场还在不断调整和细抠的坚持……一部剧的命运由这种种写就,破圈,从来是由内而外。

  记得“电波”演过百场时,有人问“还能再改什么?”总编导之一的韩真这样说:“我们眼睛能看到的瑕疵,都要剔除;我们情感能感受到的一丝丝虚伪,都不允许出现。”如今“电波”开启了驻、巡演四套班底双线并行模式,驶过300场时,又有人问“还能再改什么?”另一位总编导周莉亚说:“视线的角度、抬手的幅度、动作的精确度……还是要继续揣摩角色细腻而隐忍的情感表达,我们每一场都力求做到最好。”

寻根 永不停止


  如梦似幻的太虚幻境、精美绝伦的大观园、风情各异的金陵十二钗及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唏嘘……如果说“电波”拓宽了舞剧题材的外延,那么上半年轰动半个舞蹈圈的《红楼梦》,则是以舞步完成了对经典文学的寻根之旅。虽然《红楼梦》曾被不同剧种、不同艺术门类争相演绎,然而“寻根”从来不会停止。

《红楼梦》演出照

  都知道名著改编难,要搬演《红楼梦》自然要做好挨骂的准备。可难得的是,以舞剧诠释的《红楼梦》居然拿下了豆瓣8.9的高分。作为“演艺大世界 艺聚大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重要剧目,该剧在沪上演时,几乎聚集了申城乃至中国的文艺青年。有人坐高铁,有人打“飞的”,文化广场的入口处,不少舞迷拖着行李箱来“打卡”。

  这也是一部很难归类的舞剧,既有民族舞剧的传统坚守,也有现代舞表达的融入。尤其是“元妃省亲”那一场,以可站立的廓形舞衣点出元春的身不由己。在见贾母前,贵妃“褪”去荣耀尊贵的身份,尽情展现内心恋家、想家的普通女儿家的渴望,让人动容。这样意象化的表达同样出现在下半场的归彼大荒中,宝玉一席红衣在舞台上穿过……留下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彰显的是独特的东方审美、东方韵味、东方智慧。

传承 舍我其谁


  曾经,舞剧因其长于情感表达而弱于叙事,被认为难以承载太过厚重的题材。然而,让“千里江山图”舞起来的《只此青绿》,展现岭南风情民俗长卷的《沙湾往事》,还有让非遗文化“燃”起来的《醒·狮》让人们看到舞剧的更多可能。只要选准角度、找对方法,舞剧照样能成为绝佳的“传承”载体,让传统、非遗、国宝都以舞蹈语汇再现于舞台。

  舞剧《只此青绿》可谓是今年舞剧界又一部出圈剧,早在首演之际,没能看到剧的人已经在网上下载了无数封面、海报并脑补了衍生品开发的所有可能。而剧中很多片段,都被视作经典,更有舞迷赞叹“每一帧都能当屏保,每个定格都是画”。该剧此前在上海大剧院亮相,“美不胜收”、“被美哭了”都是观众口中的高频词。不但观众甘当自来水,写文发博拼命推荐,就连不少舞蹈大咖也奔走相告,推荐佳作。

《只为青绿》演出照

  《只此青绿》以今人视角切入、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众将跟随一位当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严格遵循的宋代审美,从灯光、服装都出于青绿色调之中,就连演员都要颠覆以往的体态,以宋画中仕女轻盈、纤薄、半驼不驼的造型示人,跳出古典美的韵味。快而轻灵,如同“王希孟”在画中跳出的飘逸感,慢而笃定,如同“千里江山图”讲究的晓看天色暮看云的惬意。

  同样将传承做出新意的还有民族舞剧《醒·狮》。这部三天前刚刚热演东方艺术中心的“燃”剧,聚焦的是非遗醒狮文化,展现的是一幅岭南风情长卷。这部承载着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的历史底蕴的作品,几乎把南狮、南拳、蔡李佛拳、大头佛、英歌舞、岭南曲风、广东狮鼓、木鱼说唱等所有岭南文化元素和南粤非遗项目囊括其中,让人们看到“非遗”最美的姿态便是“活态传承”。

  舞剧这一演艺市场曾经的“小透明”,凭借着一部又一部勇创新、敢颠覆、不设限、高质量的作品,正在成为新生代观众“进剧场的理由”,而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也被重新定义和解读。(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