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话题 > 正文

《施蛰存译文全集》小说卷12册500万字出版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赵玥     2021-12-06 19:54 | |

图说:《施蛰存译文全集》小说卷 官方图

“施先生的翻译作品从来没有系统归集出版过,这次是第一次有规模、有系统的收集、整理、出版,比较全面地反映和显示了施先生一生的翻译工作。”日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共同出版的《施蛰存译文全集》小说卷12册约500万字正式推出。施蛰存长孙施守珪在上海社联举行的出版座谈会上这样说。

施蛰存1905年生于杭州,1922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次年转入上海大学,两年后转到大同大学,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他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加入共青团,与同学戴望舒、刘呐鸥办刊物、开书店,参与了冯雪峰和鲁迅拟定的苏联文艺理论丛书的译介。1932年起他在上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并从事小说创作,1937年起,在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沪江大学等校任教,1952年调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93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2003年11月19日,施蛰存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出版座谈会当天恰逢施蛰存116周年诞辰。

图说:《施蛰存译文全集》出版座谈会现场 官方图

施蛰存先生在新文学创作、古典文学研究、金石碑版考释、外国文学翻译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他曾将自己一生治学的四个主要方面比喻为“四窗”,文学翻译是其中的“西窗”。早在上世纪20年代,施蛰存踏上新文学创作之路不久,就开始了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引介。他的译作所涉国别之多、时间跨度之大、体裁之广,都超出人们的想象。他先后翻译过古希腊、奥地利、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俄国(苏联)、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波兰、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美国、以色列、印度等国作家的作品,时间跨度从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20世纪,体裁则包括长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艺评论、传记等。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看来,“这在20世纪中国翻译家当中是屈指可数的”。据初步统计,1946年以前,施蛰存创作的著作有13种,翻译却有16种,翻译量超过了创作量。

施蛰存之所以如此投入翻译工作,是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翻译工作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中国文化史上有两次翻译高潮,1890-1919年这一时期是继翻译佛经之后的中国的第二次翻译高潮。无论是唐代翻译佛经,还是近代翻译外国文学和文化典籍,都对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陈子善看来,“他的翻译是高度自觉的,是他的主动选择。”

施蛰存有着明确的翻译观,主张翻译首先要精准“达意”,这与主张“传神”的傅雷有着明显的区别,俩人还曾就“静得连一只猫的声音都没有”该如何翻译发生争论。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袁筱一中学时代就迷恋上了施蛰存的文字,“读起来很亲切,在少年的我印象中,是很洋气的文字,还有过一点点模仿。

为了精益求精、原汁原味地展现施蛰存的翻译品质,两家出版社召集了强大的学术顾问、编委会和编辑团队,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查询内地和港澳多家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场馆馆藏信息,查阅了大量书报刊的原件和电子文件,从中访得一批原来鲜为人知的施先生翻译作品。

“我也记不清开了多少次会了。编辑们还到我家附近咖啡馆坐下来讨论,服务员都认识我们了,就是想尽可能把《施蛰存译文全集》编得更加完美一点。” 回顾全集编辑历程,陈子善感慨不已。

施蛰存独特的翻译选择,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看来,体现出与上海这座城市十分契合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眼光与胸襟。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