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新民艺评|上海是一个美丽的万花筒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任明     作者:任明     编辑:吴旭颖     2021-11-07 19:16 | |

安藤忠雄的美术馆,可以是在日本大阪,也可以是在广东顺德;让·努维尔(浦东美术馆的设计者)的设计作品,可以在上海、青岛、巴黎和纽约等城市安家落户……然而,当这些明星建筑师的作品遍及全球之后,地标建筑物的吸引力就会减弱,更进一步来说,目前全世界有一个趋势,那就是城市形象的重点正在从地标建筑物转向街区。

图说:浦东美术馆夜景 杨建正 摄

打造有特色街区


当著名媒体人梁文道在上海社科院创新基地日前举办的主题论坛“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发展愿景与区域实践”的发言中提出这一观点时,其中的新意与“旧话重提”,几乎分量均等。对街区的重视,自1961年美国女记者简·雅各布斯所著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出版之后,就引发热烈反响。然而梁文道的发言并不止于此;呼应论坛有关“全球城市”的主题,他希望邀请大家一起思考的是:全球城市的邻里街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对以建设“21世纪的全球城市”为目标的上海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国际社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中国和全世界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引起梁文道兴趣的是这样一则新闻:10月7号,国际著名消费指南杂志《Time Out》选出了全球49个最酷、最帅、最有吸引力的邻里街区,其中包括北京的三里屯、香港的湾仔以及上海过去属于法租界的一部分街区……这些街区之所以会被《Time Out》杂志位于全球的编辑推选出来,是因为它们都拥有一种令人着迷的气氛和氛围,都拥有自己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这些都是可以在今天全球性的社交媒体上,方便快捷地被展示出来的”,身为媒体人,梁文道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所在。而在社交媒体滥觞之前,电影是传递街区与场所魅力的一个重要媒介,他以令香港的重庆大厦走红的《重庆森林》为例:“王家卫拍摄的《重庆森林》,真正吸引游客的,不是影片中所出现的建筑,而是那座建筑跟它周围区域所具有的一种氛围,那是一种可以在电影中进行展现的氛围。”

全球城市的邻里街区不应该是一个由发展商策划出来的居住小区,而应该是城市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由多种业主、多种租户、多种商户与居民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邻里街区。他举例说,东京的代官山,曾经只是一个高档住宅区,后来因为具有当地特色的工坊入驻,才产生了一种融工作、生活与休息于一体的和谐的休闲氛围。“千禧年之后的这些全球移动的国际工作人士,跟以往那一代很不一样,他们既然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生活,就很希望能够体会到在当地生活的感觉和信息,也就是说,这个地方要有自己的特色。”

软实力从何体现


然而,不管是文化传播,还是社区营造,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梁文道在发言结尾,邀请大家一起来思考全球城市的邻里街区会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学层面、社会层面甚至是伦理层面的问题和矛盾,以及如何解决。

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所在。在论坛上,宁波诺丁汉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盖里·罗斯利教授在题为《全球城市的软实力潜能》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软实力并不是“文化吸引力”的同义词,相反,它是一种政治建构,是“权力”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软实力是榜样的力量;奥运会、世界杯和世博会这三大赛事和活动的举办权,反映了主办城市的软实力,同时产生新形式的软实力,因此具有周期效应。以一种近乎是对文化的重要性的终极肯定,他指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可以衡量我在本次演讲中指出的软实力的所有其他方面。”

这些“其他方面”,包括城市的布局与管理、公民社会和非政府机构的自主性和活力,以及它们建立地方和全球影响以及交流网络的能力(盖里·罗斯利:《全球城市的软实力潜能》)。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前艺术总监、上海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总监马可·穆勒的发言,恰好从影像的角度,呈现了“城市的布局与管理”如何成为软实力的一部分。对比两部创作时间相隔近80年的电影,穆勒指出,1937年由沈西苓导演的电影《十字街头》中,“弄堂”作为一个连接公共与私人、传统与现代、开放与封闭的过渡空间,带有一种独特的地方风味,包容着不同背景的人。而2013年由美国导演斯派克·琼斯拍摄的科幻片《她》,则显示今天的上海,已经完全超越了普通“功能城市”(generic city)的视野。这部电影通过巧妙压缩洛杉矶与上海的场景,打造了一个充满美丽想象、但又非常可信的都市世界主义的影像,无缝编织了一个合成的“全球城市”。穆勒认为,今天的上海呈现出一种“跨功能的全球城市”(trans-generic global city)的样貌,即混杂、创新,充满高科技与未来主义,“上海是21世纪的全球城市”。

这座城市的魅力


城市是一个美丽的万花筒。在这个万花筒中,需要有“历史文化名城”“水系城市”这样传承和体现上海的历史、地理特征的品牌打造(陈燮君《切实强化上海“历史文化名城”“水系城市”和“创新都市”的特色》);需要有朵云书院这样的文化品牌四处播撒文化与阅读的种子(凌云:《新型实体书店的探索——以朵云书院为例》;需要有九棵树这样的艺术中心在郊区开创一片艺术新天地(陈西加:《文化艺术中心的城市使命》);需要邻里街区的不断美化与共享令社区生活更美好(朱新捷:《感知身边温暖 悦见城市美好——浦东缤纷社区建设》);更需要有像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的导演罗飞这样在上海生活了25年的外国人,以客观、公允、友善的外来人的眼光,记录上海的发展与变迁,并且通过上海,将中国与世界的故事连在一起。

上海,是一个美丽的万花筒,每一个人、每一处空间、每一家机构、每一片街区,都在努力发出明亮动人而温暖的光芒。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