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平凡的世界 不平凡的路遥 编剧唐栋谈今晚在沪献演的话剧《路遥》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陆玮鑫     2021-11-13 13:26 | |

原创话剧《路遥》剧照

  作为“演艺大世界、艺聚大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参演剧目,由西安话剧院创排的原创话剧《路遥》将于今明两晚在上海首演于上音歌剧院。该剧曾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这是一部充满陕北生活气息,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传记式的话剧作品。”西安话剧院院长、《路遥》制作人任雪迎说。作品以多重空间的交错展示,将路遥的创作境界和人生境界融合为一体,让文学人物和戏剧人物相互照应。

第一次见面,地上铺满了烟头


  编剧唐栋至今记得第一次见路遥时的情景——从陕西作协大门走进去,约20米,一间光线昏暗的老旧平房,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煤烟味,路遥猫着腰背对门口,正在往取暖用的炉子里添煤,他可能给呛着了,不停地咳嗽。

  交情从相互递烟开始,唐栋记得:“他(路遥)抽烟很用力,几口就吸完一支,然后把烟头往地上一丢。借着渐渐明亮起来的光线,才发现地上竟然铺了厚厚一层烟头。他见我惊讶的样子,说:‘这砖地,潮,老鼠还爱打洞;烟能防潮,老鼠也怕这味道。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图个方便,弄个烟灰缸,几下子就塞满了,不停地去倒,麻烦。”

  当时,路遥的书桌上堆积如山,还有些许书稿,应该就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同样都是创作者,唐栋心里明白,这些解释貌似合理,但真正的原因,就是他把这些烟头当成了创作中的压力或者动力,“有心理暗示的作用,每天看着它、踩着它、眼见它一点点增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只有苦行僧般写作的人才能体味。”

  知道唐栋当时在新疆部队工作,那日分别时,路遥与他相约要去新疆走一走。没想到,相约的人没有等来,却等来噩耗。1992年11月17日,42岁的路遥英年早逝。想到那个在陕北的黄土地里生长起来的山一般的躯体轰然倒了下去,正在写一部中篇小说的唐栋默默放下笔,走到黄河边上,在一处僻静的地方坐下,点上香烟,“我抽一支,给路遥一支,直到我随身带的半包烟抽完,我面前的石头上摆了六支烟……”

多少年过去,突然发现其实很少真正认识他


  多年过去,尽管对路遥怀念如初,但唐栋从未想过要写一部关于路遥的话剧,直到接下西安话剧院的邀约。唐栋重新阅读了路遥的几部主要作品,大量有关他的研究资料以及传记、回忆录。“我吃惊地发现,我并没有真正认识路遥。如同一棵树,我只看到了阳光下茂盛的树冠,而没有看到扎进深土里的树根,那树根从坚硬潮湿的地底支撑着往上生长的挺拔躯体,以疼痛的扭曲之身顽强地往地面上的光明之处输送着生命的养分。”

  唐栋和主创一同走进陕北,走进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路遥出生的窑洞,走进延川县郭家沟村路遥的养父母家,走进路遥寒窗四年的延安大学,走进路遥文学纪念馆,还走到路遥当年的玩伴、同学们中间,听那些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讲述他们眼中的路遥……

  作家是时代的眼睛,他们身上必然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和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精神特质。唐栋说,“路遥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如何在作品中,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动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文学创作也是一种平凡的劳动,从事这种劳动不仅要有坚定的文学信仰,还要有正气和骨气。写路遥,就要将他的生活轨迹、创作轨迹、精神轨迹与时代轨迹扭结在一起,塑造出一个鲜活的路遥来。因为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文学作品,还有他那黄河纤夫般溯流而上、不畏艰难、坚守信念、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