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人物 > 正文

申动丨摄影师郭一:拿相机的手也能练举重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厉苒苒     作者:厉苒苒     编辑:沈毓烨     2021-01-11 11:32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他是沪上知名的摄影师,大热影片《隐秘的角落》《棒!少年》的海报正是出自他手,与音乐家孔祥东联手创作的《音乐肖像》目前正在中华艺术宫展览。

       他也是颇为冷门的举重项目运动者,几天后,他将踏上赛场,参加一场业余举重比赛,挑战自我极限。

       镜头是他对世界的摸索与表达,而举重,却是他脚踏实地的自我修炼。

       他是八零后摄影师郭一。拿相机的手也能练举重,对于郭一而言,“举重最大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失败后,成功的那一下!”

图说:郭一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举重的手


       滴水成冰的冬日,当每个人都努力将自己往羽绒服里缩得更紧时,位于打浦桥的一家健身房里,却是另一番模样。身穿背心、短裤,一身短打的郭一正在进行日常举重训练。

       双手拍上滑石粉,走到已加载了杠铃片的杠铃面前。深吸一口气抓起、提到胸口、挺举过头、“3、2、1”支撑3秒、重重放下……一整套挺举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力与美的瞬间,充满张力。白色的保护布条紧紧缠绕在双手上,骨节分明的手与身上匀称的肌肉线条,让人丝毫想不到,眼前这名男子,竟然还是一位知名摄影家。

       就在五六年前,郭一还是个体重85公斤的小胖子。肥胖给健康带来负担,和不少同龄人一样,为了减肥,郭一开始了跑步。或许是方法不够科学,又或许是太急于求成。跑了一年多,郭一的身材是苗条了下来,但体力却反而更差了。严重的低血糖影响到了他的工作,几次拍摄期间,他甚至眼前一黑就晕倒现场。

图说:郭一练习举重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转而练习起CrossFit健身训练,也是从那时开始,郭一与举重开始结缘。

       CrossFit项目是如今日趋火爆的健身项目。相对于传统的撸铁,CrossFit健身训练有花样的有氧无氧穿插式训练,更利于身体全面的锻炼,也受到搏击、运动员等群体的喜爱。举重就是CrossFit健身训练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块内容。

       第一次接触举重就迷上了这个项目,旁人眼中枯燥单调的举起放下,在郭一的眼中,却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太帅了”。着迷于杠铃举起刹那最真实的细节,“那种挑战最大重量所拥有的自然爆发力感觉很美。”

       开始练习举重后,郭一曾给自己设定过一个目标:抓举成绩达到自己自重一样的数据。几个月前,他达到了。“举起的那一刻,我的鼻子都酸了。举重就是这样一个运动,你知道巅峰在哪儿。只要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就行。”

图说:郭一着迷于杠铃举起刹那最真实的细节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如今的郭一已成为一名举重达人,几个月就会去参加一次俱乐部间的举重比赛。在比赛期间,他和同伴会像专业运动员一样,在称重前进行严苛的降重,也会在比赛前后,观看大量的专业视频,打磨技术。“登上那块4平方米的举重台,就好像来到了心目中的一个圣地。那一刻,我就是专业的运动员。”

       爱游戏的人或许会把人生形容成“打怪升级”,而对于郭一而言,人生道路上的点点滴滴恰好像最熟悉的杠铃上的那一片片杠铃片,“每取得一点成功,就好像是往人生的杠铃上又添加了一块重量,突破了一点纪录。”那种突破天花板的喜悦,是无与伦比的。


教练的手


       始终站在郭一身后一步远,在郭一举起杠铃的同时,一直有一双有力的手,在为他进行保护与支撑。

       郭一坦言,之所以会另辟蹊径开始练举重,除了项目本身的魅力之外,还因为“找到了一位宝藏教练”——他口中的宝藏教练,就是张郑。

图说:郭一的背后,是他的宝藏教练张郑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在上海举重专业历史上,张郑是个响当当的名字。17岁时就代表上海队在举重全国锦标赛中拿下冠军,曾获得全运会亚军的张郑所保持的女子75公斤级以上项目的上海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练体育的人,金牌永远是最初的梦想。在做运动员时未能登上奥运的最高领奖台,张郑坦言,当教练后,曾经的自己,也曾把培养出一个奥运冠军,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然而,人才少、专业局限性大,越往上,张郑越找不到梦想的出口。

       转而和健身俱乐部合作,在群众中推广举重,张郑说,力量训练其实是所有体育项目的基础。作为力量训练中最顶尖也是最核心的内容,自己想让举重项目变成普罗大众都喜爱的体育项目,“其实每个人站在地球上,都是负重行走。我想做的,是让大家用力更科学,生活得更健康。”

图说:张郑想让举重项目变成普罗大众都喜爱的体育项目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举重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这是张郑多年练举重对这个项目的领悟心得,如今也传授给了她的徒弟郭一。把举重小分队取名为银河训练营,有了张郑的辅导,郭一在举重领域越发有自己的领悟。

       在他们眼中,举重其实是一个技术要求极高的项目,“是重心、力量和技术整合的作用。” 举重的过程追求细致,举重本身又非常量化——能举多少,数据最为客观,“练习中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不然肯定举不起来。”而只要持续练习,加强肌肉记忆,通过科学训练之后取得成绩,也是水到渠成的。


摄影的手


       从健身房转移到摄影工作室,坐在摄影灯前,披散着微卷长发、充满艺术家气质的郭一,似乎和刚刚汗流浃背的举重者,变成了两个人。

图说:工作中的郭一(右)

       七岁开始摄影,北影毕业,到现在成立个人摄影工作室,从小到大,郭一始终与摄影为伴。而现在,或许举重已经成了郭一第二个标签了。

       就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早早地被父亲安排参加了各种摄影的比赛,拿奖拿到手软……像他的名字被寓意的那样,力争第一一直都是郭一人生的路径。

       举重和摄影,在郭一看来其实大部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就好像生活被分割成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我所熟悉的,习惯到犹如吃饭呼吸一样。而举重,是不断给我挫折的,让我能明白,自己努力的目标在哪儿。”

图说:郭一拍摄的《棒!少年》电影海报

       在郭一眼中,如果说摄影是一个探索未知、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创作,那练习举重,则给了他极为规律的运动习惯,“举重的技术极为严谨,哪块肌肉运动不到、做不到位,你就怎么都举不起来。”

       变成半个体育人,郭一的朋友圈也被奇特地分成了摄影与举重两个内容——前者充满意象的美,后者却是实实在在的汗水凝聚。

       郭一玩笑道,如果刻意要将摄影与举重联系在一起,那或许是练习举重后,他对于摄影器材的负重能力更提高了,“体力和抗压能力都提高了,拍摄时重心格外稳定。”而在举重领域的爱好,也让他对于体育项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懂运动中,哪个角度是最有感觉的,哪个瞬间是最漂亮的”,拍摄体育类题材变得驾轻就熟。他坦言,这两年,自己体育品牌的客户增加是最快的。(新民晚报记者 厉苒苒)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