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人物 > 正文

百年红色 艺路前行丨电波之后《换人间》,听剧作家罗怀臻谈红色题材创作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光     作者:朱光     编辑:沈毓烨     2021-01-11 12:06 | |

编者按

   今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党的诞生地上海也将迎来高光时刻。时下,一个个红色空间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艺术化呈现,一大批舞台艺术、影视、文学、美术等重大主题创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艺术家们为创作红色主题精品力作而不舍昼夜。本报今起推出“百年红色 艺路前行”专栏,聚焦人物、佳作、空间,展现上海文艺界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写下的精彩篇章。今天推出第一篇——剧作家罗怀臻专访。


     剧作家罗怀臻最近很忙。这位红遍大江南北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编剧,在去年12月28日至今年1月2日的6天里,一连出席了三部红色题材作品的建组仪式:参与编剧、根据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改编的京剧《换人间》在上海京剧院建组;扬州市扬剧团开排他编剧的扬剧《阿莲渡江》;回到上海淮剧团,启动淮剧《寒梅》的二度创作……这三部红色题材剧目,都定于今年上半年首演。“文艺家不可能去选择时代,只有去理解时代,并在时代中做出独特的个人创作。”罗怀臻如是说。

图说:罗怀臻


文艺创作 不是速溶咖啡


      罗怀臻是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以历史题材戏曲创作享誉全国。对于如何呈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罗怀臻有自己独创的“三江”理念:“当下,新时代文艺理论的标志正是‘三江汇流’——这三股不可分割、势必融合的文化传统分别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西方现代文明传统以及中国革命文艺传统。”在过去的各个时期,三股文化传统各有侧重地发展推进,但是,唯有在当下,三个传统正“三江汇流”,彼此水乳交融,成了新时代的文艺观。

      今年,我们迎来建党百年的历史高光点,已经掀起红色题材创作的热潮。罗怀臻认为:文艺创作,不是速溶咖啡,而是时间和情感酿出来的醇香浓郁的酒。因而,文艺作品时间越久越有价值,追求的是——永恒。

图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我们今天创作的作品,也是基于‘三江汇流’,要同时符合三种评价标准。当下打动人心的好作品,例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电影《攀登者》等,都是在传递积极向上思想的同时,吸收现代文明成果,又不放弃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优秀传统。”罗怀臻说,“罔顾其一,都不会成为精品力作。”而最为关键的是,“要防止无视普通人性。”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朱洁静有一个动作是开枪杀掉拉黄包车的特务。她在排练的时候全情投入,每一次开枪后都不得不通过呼喊来释放情绪。但因为舞剧不能“说话”,她要收拾起如“后坐力”一般的负面情绪,最终做到高度的控制力。“像有些抗日神剧里的神枪手,会‘耍花枪’般开枪还百发百中!这怎么可能啊?!”忽视了人的自然情感,创作就会显得很高调、很空洞。如果我们对革命的理解太简单,那么,创作出的作品如何能让人相信理想一定能实现?

图说:《攀登者》剧照


四处奔波 尝试剧种创新


       年过六旬,从事戏曲创作30多年,罗怀臻至今仍在不停地奔跑。“我为之奔跑,是因为艺术家的目标,就是要尝试剧种创新,在艺术审美和形式上,开创、引领风气之先。”

       近年来,全国同行最关心上海的三个剧目,就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杂技剧《战上海》和评弹剧《医圣》——这三部剧目是剧种样式的创新,乃至引领风气。“‘电波’不仅汇聚了现代舞、民族舞、芭蕾舞,还纳入了影像等各种视觉艺术,圈内外都赞不绝口……这也是对一个剧种审美方式的推动!”杂技剧《战上海》,则让杂技这一原本只求“技艺”的表演艺术,增加了叙事功能甚至承载了思想感情,一时间引发各地效仿。《医圣》让评弹从书场走进剧场,探索了多人同说书、同唱评弹的可能……

图说:评弹剧《医圣》 祖忠人 摄

        相比之下,传统戏曲的剧种创新步履略有迟缓。这也正是罗怀臻近来集中投身戏曲红色题材创作的赤子之心。2016年3月,“我和上海京剧院领导去南京,与原著作者刘和平见面,商议改编版权。”5年后,京剧《北平无战事》更名《换人间》:“一个新版本,归零启动。”


舞台舞美 进入“演艺时代”


        罗怀臻与著名导演曹其敬领衔的京剧《换人间》创作团队,除了上海京剧院之外,还包括来自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专业人才。大家达成一致:声腔,要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唱戏年代”;舞美,要融入现当代视觉乃至装置艺术。

图说:京剧《换人间》剧组

       声腔回归的“唱戏年代”,就是戏曲剧种成熟的黄金年代——当时的角儿、腕儿,就唱得好!不借助任何电子或科技手段“加分”,唱不好,就是彻底没戏。戏曲的本质正是表演艺术,表演艺术的核心正是声腔艺术。舞台,则要进入“演艺时代”,视觉审美、情感处理都可以现代化。“要让中国第一艘京剧航母下水。”他表示,“当下中国舞台剧已经进入大剧院审美——一种多样态的表演模式,全新的观演关系。”

       罗怀臻的话掷地有声:“所以,只有按照新时代的文艺观,符合三种文明的标准,才是我们舞台需要的,也是人民能接受的,并且是可以流传并认可的。如此,我们在各个重大节庆与节点上的主题创作,就不仅仅是收获了忙碌,也收获了一个时期有标识特征的艺术成果。”(新民晚报记者 朱光)


   >>>相关链接:罗怀臻谈“红色创作忌”

1.忌题材内容与剧种风格不合。任何剧种都不是万能的,其局限性也是其优势,要顺应艺术规律,不要拧着做;要“顺向创新”,不要“逆向创新”。例如《换人间》这个题材肯定不能做女子越剧,也不适合具有乡土底色的淮剧。

2.忌题材内容与舞台质感不合。不要以奢华去表现扶贫,甚而炫耀自己的奢华。正如张艺谋不会以《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影调,去展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

3.忌以普通人的人性做革命题材的“祭礼”。把老百姓可感的亲情、爱情作为祭品,这与党的基本宗旨是背离的。

4.忌将革命工作与私人生活对立。紧急时刻,为何先进人物一定要生绝症?家里为何总要发生祸事?舍小家,为大家,事业就一定辉煌?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