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影视春秋:光阴留下春天的故事,光影写就时代的传奇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翔     作者:吴翔     编辑:江妍     2018-07-16 16:57 | |


视频:光影四十年。李永生 制作

微信截图_20180716161828.png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也是最早拥有电视台的三座城市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百业待兴,上海影视行业也在期待一次腾飞。

四十年来,上海的影视人总是勇敢的,一次又一次,压力就摆在面前,他们没有退缩过,压力越大,动力越强,不断变革,将困难踩在脚下,交出辉煌的成绩单。这份勇气传承了四十年,他们仍在不断前行。


光影四十年


上影厂共拍摄522部电影、316部电视剧;

上译厂配音录制986部译制片;

美影厂共生产24部动画大电影、60部动画系列片。



压抑中突然打开窗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源头,1896年《火车进站》等影片远渡重洋来到上海,在虹口区徐园,上海与电影的缘分就此延续至今。对于上海电影,乃至中国电影发展而言,改革开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改革开放后,人们最先感受到的,是电影多了起来。这对于十多年来,只看“样板戏”电影和新闻纪录片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次精神解放。1980年,电影《庐山恋》中,张瑜在郭凯敏的脸颊上的轻轻一吻,掀开中国爱情电影新篇章。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有吻戏的爱情电影,《庐山恋》让国人如痴如醉,对它尺度大胆,思想不健康的批评并不能妨碍其成为影史上的经典。庐山位于牯岭的电影院索性改名叫庐山恋影院,每天循环上映的只有这一部电影,还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它是电影改革开放的标志,那时候开始,大家发现生活是有色彩的,美好是可以追求的,就像压抑中,突然窗户被人打开,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女一号张瑜这样形容她心中的《庐山恋》。

庐山恋.jpg

图说:《庐山恋》 官方图

那个时候,上影集团副总裁徐春萍还只是位学生观众,“我从一个观众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后的十年,电影是一朵重放的鲜花,陪伴了我们这批观众的成长,让我们爱上了电影。”徐春萍说,那个年代,国家统购统销,不需要考虑市场,也没有民营资本的介入,谢晋吴贻弓等那批电影导演,先后创作了《芙蓉镇》《城南旧事》等一批优秀的作品。

芙蓉镇.jpg

图说:《芙蓉镇》 官方图

城南旧事.jpg

图说:《城南旧事》 官方图


国家队不输好莱坞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逐渐与国际社会接轨,体现在电影方面就是引进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作品,“好莱坞大片”成了新一代年轻人标签的时尚。1994年11月12日,中国首部以票房分账方式引进的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来到上海,上海观众第一次看到枪战、街头追车的镜头。上海的电影人开始思考:“原来电影还可以对观众的视觉产生如此的冲击!”

亡命天涯.jpg

图说:《亡命天涯》 官方图

有了《亡命天涯》的成功,之后的大片引进似乎变得顺风顺水。1995年,《真实的谎言》《狮子王》《阿甘正传》等7部大片轰炸中国市场。《拯救大兵瑞恩》《偷天陷阱》《完美风暴》《珍珠港》《泰坦尼克号》等超级巨制接踵而来,好莱坞大片在我国进入黄金时代。尤其是1998年上映的《泰坦尼克号》,其3.6亿元的票房纪录雄霸冠军11年之久。

泰坦尼克号.jpg

图说:《泰坦尼克号》 官方图

2003年,国家对电影行业取消了统购统销政策,“老同事告诉我,那是一段国有影视企业普遍处于低谷的艰难时期。所有人都陷入困难,大家要开始自己卖片子,找观众,感受市场的辛酸。”徐春萍说,当时的压力还来自民营资本的进入,2007年中国第一家民营影视企业上市。凭借着灵活的机制和充足的资本,民营影视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这场竞争如同一场龟兔赛跑,国有影视企业背负了沉重的压力。

重重压力也给了上海的电影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经过大浪淘沙,在市场面前,那些高票房低口碑的影片在一阵喧闹后,还是被观众抛弃了。能留下来的一定是一流的作品。”徐春萍说。上海的电影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从对重大题材的挖掘,到年轻导演的培养,再到商业大片的开拓,2016年上影和中影先后上市,国有影视企业在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取得了标志性突破。“电影毕竟是精神产品,民营的力量在壮大,国外进口大片数量在增加,中国电影日益面临全球性的竞争。在这样的态势下,影视企业不进则退。改革开放特别是近15年以来,上影集团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脚踏实地,完成了产业链的布局和建设,经济效益有了极大提高,也为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上影出品的影片在国内重大奖项评选中获奖数量名列前茅,同时也是国内获国际三大电影节重要奖项最多的影视企业。”

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的上影之夜上,一段记录了1978-2018上影出品“光影四十年”的视频震撼了现场,同时也让许多上影老艺术家激动不已。在波澜壮阔的40年里,上影和上影的艺术家没有缺席。

m_5b252b9403bee.jpg

图说:上影之夜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原创作品做大做强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国门渐渐打开,外国的优秀影视作品也走进了中国观众的视野。

1981年被引进上海的第一部译制片《姿三四郎》,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观众大开眼界,也让上海电视人感到了压力。“我们必须做大做强自己的栏目,用好的节目来吸引观众,否则就是将阵地拱手送给外国人。”原上海市广播电视协会会长卑根源恰好1981年进入电视行业。

姿三四郎.jpg

图说:《姿三四郎》 官方图

“那会没有职业编剧,也没有专业的导演,经费也不多。”卑根源说当时的电视人就是靠艰苦卓绝的努力,做出了一部《济公》,那年春节播出时,编导们回去的路上听到家家户户从窗户里传来的都是“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那一刻上海电视人充满了成就感。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像《十六岁的花季》《上海的早晨》《封神榜》《孽债》,沪产纪录片《毛毛告状》等席卷全国,成为那时现象级的电视节目,亦融入了人们新时代的集体记忆。

济公.jpg

图说:《济公》 官方图

封神榜.jpg

图说:《封神榜》 官方图

从上海到全国,电视行业开始走向辉煌。1981年的《敌营十八年》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丰富了我国电视剧品种;1983年《大侠霍元甲》作为内地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引发了武侠热潮;1987年《红楼梦》制造了中国电视剧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典;1990年播出的《渴望》作为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1991年播出的《编辑部的故事》开创中国电视系列喜剧先河,填补了新中国电视剧品种的空白;1998年中国大陆有了第一部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这些多元化体裁与题材的作品,一步步推动着中国电视剧开拓出主旋律和娱乐性多样化的创作格局。 

红楼梦.jpg

图说:《红楼梦》 官方图

将爱情进行到底.jpg

图说:《将爱情进行到底》 官方图


镜头记录生活变迁

  改革开放40年,人们的生活变化翻天覆地。电视剧在记录社会变迁的同时,也是人民生活最忠实的记录者。

  譬如服装上,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的衣着还是“黑白灰”的海洋。进入八十年代,改革春风赋予了衣着新的剪裁,《平凡岁月》中李大雅“高跟鞋+布拉吉”的搭配成了新风尚,相继出现的蛤蟆镜、喇叭裤成为新潮流。九十年代后,时代为衣装染上了新的色彩,《我爱我家》中的长风衣、《英雄无悔》中的无袖连衣裙,为荧屏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如今,彰显个性成为穿着的标准,《大丈夫》中关晓彤随性的混搭风便是现代时尚的展现。从千篇一律到个性张扬,从质朴简单的“黑白蓝灰”到自由穿搭,时代改变了衣着,衣着为时代添色,电视剧成为人民审美进步的见证者。

我爱我家.jpg

图说:《我爱我家》中宋丹丹身着垫肩波点外套 图IC

再看饮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透过电视剧中的食物特写,看小小餐桌上的饮食变迁,映照出的是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窝窝头、萝卜、大白菜是普罗大众最珍视的食粮。《老农民》中,一位绰号“吃不饱”的农民曾一口气连啃六个窝窝头。时间向后推进十年,《情满四合院》中何雨柱所在国有工厂的“大锅饭”,承载着集体的回忆和同吃同住的美好情感。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日子从温饱快速奔小康,物质开始极大丰富,《生逢灿烂的日子》郭小洋与叶琪“红酒配刀叉”的西餐,成为年轻人追随的饮食潮流。步入现代,追求健康的现代生活理念回归,《盲约》里夏天的饮食讲究“轻食主义”,反映出现代人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

生逢灿烂的日子.jpg

图说:《生逢灿烂的日子》里喝红酒 图IC

除了这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观众都可以通过电视荧幕感受到社会的变迁。好像《欢乐颂》中几位身处上海打拼的主人公回到苏州老家只需不到半个小时。现如今,“共享”经济概念已深入生活,《亲爱的她们》中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恋爱先生》中靳东习惯性地叫来专车出行,都为城市交通增添了独特的风景。

电视剧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光辉历程,见证了人民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也见证了国家的复兴和昌盛。在新的历史节点,中国电视剧将以人民为中心,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做新时代的记录者、讴歌者、建设者,以更多的高峰之作拥抱新时代!


佳片扎堆不容错过

改革开放是一首史诗。立于时代潮头的上海,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上海,有没有一部大开大阖、能反映波澜壮阔改革开放进程的作品与之匹配、为之背书。经过两年多的论证和筹备后,电视剧《大江大河》正式在上海宣布启动。这部以经济发展为主线,勾画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剧集,成了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的献礼片。

大江大河.jpg

图说:《大江大河》 官方图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近40年来,在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中不断前进的,既是时代的巨轮,也有个人的脚步。电视剧根据阿耐的小说《大江东去》改编,这是第一部获“五个一工程奖”的网络小说。《大江大河》从三个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切入,看看这一条条各自奋进的小溪流,是如何最终百川归海,汇入了上海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热土,成为上海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看看上海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又是如何成就了今天“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此外,多部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当代题材电视剧先后开机,它们或从经济视角展现改革历程,或描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变迁,或聚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启航》旨在展现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改革发展中产业转型、绿色经济、智慧城市等一系列理念转变,是中国首部反映中共十八大以来政治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大剧;由陆毅、袁泉等主演的电视剧《风再起时》则以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为背景,讲述了三位青年的不同发展之路,三种迥异人生,可谓改革洪流中普通人的缩影……

风再起时.jpg

图说:《风再起时》 官方图

今年2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在北京公布剧本征集方案,将在未来4年内,遴选和资助100部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基本内容而创作的优秀电视剧剧本。


新时代再出发

再创荧幕新辉煌



现在,中国正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稳步迈进,上海国际电影节就是一个窗口。

今年征集到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影片3447部,比去年的2528部报名影片跳跃式地增加了将近千部。

上影节-郭新洋.jpg

图说:上海国际电影节开票日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国际展映板块,492部中外优秀影片被列入30个不同的主题单元,在上海的45家影院放映,除了刚获戛纳金棕榈大奖的《小偷家族》等一批最新热门影片,还有谢晋、路易斯·布努埃尔、詹姆斯·卡梅隆等中外电影大师的经典作品。

“向大师致敬”、SIFF经典、4K修复、官方推荐、多元视角等影迷耳熟能详的单元,充分展现了世界电影的动态和各国文化的多元,从纵横两个轴线的策展布局,满足了兴趣呈多样化的观众不同的观影选择。

首映机制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届电影节展映影片,共有47部为世界首映、24部国际首映、84部亚洲首映、118部为中国首映。首映机制让中国优秀电影借助上海国际电影节走向国际,让世界优秀作品从这个平台被中国观众认识,通过“文化大码头”的集聚效应,打造首发、首映、首展的“上海主场”,也体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这块金字招牌的国际综合影响力和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

金爵奖-郭新洋.JPG

图说:金爵盛典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上海拥有深厚的电影文化底蕴,要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拥有百余年积累的上海电影创作和产业发展,毫无疑问是这个计划的重要内容。



上海广播电视事业的兴旺发展,没有一代又一代人的思考、奋斗、敢于改革,就没有上海广播电视事业今天的成就。上海的电视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理性思考,冷静研究,从理论的高度来看待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的风险和危机,为决策层研究解决这些新的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新的时代,新的要求,新的形势,媒体的责任和要求更大、更高了,现在广播电视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要坚信是有前途的。融媒体的核心还在广播电视,还是在媒体的外延扩展,融媒体就是把新媒体的东西融入到传统媒体之中,让广播电视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创新发展大事记


1980:《庐山恋》上映

1981: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与观众见面

1983:《大侠霍元甲》作为内地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引发了武侠热潮

1985:3月2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和上海市电影局合并,成立了上海电影总公司

1986:12月10日-16日,上海举办了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性电视节“上海国际友好城市电视节”

1987:《红楼梦》制造了中国电视剧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典

1990:《渴望》作为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

1991:《编辑部的故事》开创中国电视系列喜剧先河,填补了新中国电视剧品种的空白

1998:《将爱情进行到底》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青春偶像剧

2016:上影集团上市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