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中国元素 国际表达 百余件艺术品点缀进博会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陆玮鑫     2018-11-10 13:24 | |

图说:巨幅木雕屏风《锦绣中华》(官方图)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会场各处有百余件艺术品点缀其中,从国际知名画家赵无极、到唐云、吴昌硕等海派艺术大师,到中国当代艺术家,传统的、创新的、抽象的、具象的,形态丰富多彩。据介绍,本次进博会的艺术品陈设最大的特点,改变了以往偏传统、偏收敛的态度,紧扣“主动开放”的关键词,大胆运用当代艺术作品。

  外方贵宾厅作品以东方文化内涵为基础,以国际艺术语言为媒介,体现了中国及中国艺术的开放姿态、融汇能力。太湖石原是中国文人精神的寄托与映衬,李洪波的纸雕作品《太湖石》立于案上,这件几可乱真的“太湖石”拉开来,其实就是层层叠叠的报纸,利用了中国传统的拉花基本原理,拓宽了艺术语言的纬度。松树是中国古代儒家人格审美的象征,有着典型的东方气度和美学境界。史金淞的雕塑《松》,表示对外宾的礼节,喻示迎客之意,即“迎客松”。

图说:巨幅国画《春风又绿江南岸》(网络图)

  谷文达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著名的探索者,以书写作为基本元素进行着具有很强话题性的当代实践艺术。谷文达为进博会创作的作品是《汇流·通达》,取意开放的上海,各方流域汇流长江和东海,同时象征汇流世界的商业博览,借用传统的书法基因创造具当代形式的作品,犹如新旧动能的转换。

  这次进博会会场内,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被全面运用、集体呈现,令人瞩目。长长的一串创作者名字几乎串起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在作品中,艺术家们运用的都是国际化语言,但溯其源头则来自中国传统,即使用油画语言,绘出的也是水墨意象。比如,王秋童、董小明、俞晓夫、樊枫等艺术家以上海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四方祥云合》《黄浦江畔》《百年上海》等,以水墨意象的上海城市风景油画回顾了上海的历史,也展示了中国今天的发展。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