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当《浮生六记》遇上昆曲,如何有情、有意、有趣?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赵玥     作者:赵玥     编辑:沈毓烨     2019-02-19 12:22 | |

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有的只是夫妻间伉俪情深的记录,以及传统文人雅趣和品位生活的展现,长期占据畅销书榜的《浮生六记》碰到擅长抒情的昆曲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今年7月,经过全新改编的同名昆曲《浮生六记》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昨天,京沪苏等地十余位戏剧专家集聚大剧院,就文学改编、舞台创作等角度展开了一次“深度检阅”,为舞台二度创作集智献计。

图说:董桥题写的《浮生六记》剧名 主办方供图

 《浮生六记》曾被改编成京剧,也曾被苏州昆剧院改编成园林版昆剧在沧浪亭实景演出。此次与上海观众见面的版本历时两年打磨,由青年编剧罗周执笔、上海大剧院出品、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演出。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表示:“《浮生六记》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我们做这部戏就是想为大家唤回一种有情有趣的文人生活。” 有鉴于此,大剧院负责人特意前往中国香港拜访当代散文家董桥,董先生欣然提笔写下《浮生六记》剧名(见上图),为这部作品再添雅趣。

《浮生六记》的价值究竟在哪里?经过反复阅读原著,编剧罗周认为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夫妻的生活描述,在妻子芸娘去世后,沈复把他整个身心沉浸在对于过去岁月的留恋和试图挽回之中,他的文字是在欢喜和悲痛中沉浮着的。在细读过程中,正是这一点打动了罗周,也让写过很多爱情戏的她找寻到了写作的突破口。

图说:京剧版《浮生六记》 网络图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看来,当经典被改编,理应注入改编者的当代文化意识。这部戏中虚构的角色半夏承载起了罗周的当代诉求,也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传统戏曲舞台上,像沈复这样的文人形象非常少。《浮生六记》力图打造一个有情、有意、有趣的作品,既承接了罗周的成名作《春江花月夜》里的现代精神,也向观众展现一种生活方式,这也许会是这个作品的一大特色。(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