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幸福的滋味也许不知所“云”,鲁丹作品在沪亮相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乐梦融     作者:乐梦融     编辑:金晶     2019-09-17 22:15 | |

图说:青年艺术家鲁丹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摄

  近日,《相对距离——石至莹鲁丹双人展》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办。上海油雕院年轻在职画家鲁丹的作品需要目不转睛——一系列不同仪态的云朵、一对曝光过度的女孩身影,以及一些带来安定感的纺织物就是一个自洽的世界。

  80后青年画家鲁丹,一颗柔软的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把高高在上的云,拉到了枕边和窗前,有一种疗愈,正如生活中的小确幸。平凡的生活被他加了一道幸福的滤镜,这一层的幸福,放眼可及又转瞬即逝,就像空中的云朵。

图说:鲁丹作品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摄

  “云在高高的天上,我把云拉近,近距离去观察,把大朵云就放在你的面前”。一排黑底白云的画作很有爱,一张大云朵带着八张小云朵列成一直排,就像云朵妈妈带着孩子外出“散步”,天真烂漫。“云就代表了我自己,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每一幅云都代表了一层心境。”

图说:鲁丹作品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摄

  在二楼展厅右侧,艺术家搭建出一个白色空间,就如鲁丹的卧室,这里呈现不是云,是日常生活里的必备,窗帘、枕头、棉被等,鲁丹的笔下都有了云朵的温度,近乎执着地描绘着这些个看似不足道的天光云影。含蓄微妙的痕迹触发了艺术家的创作冲动。他的《枕头》画了人在早晨起床后留在枕头上的一个凹陷,褶皱的床铺好似见证了温存的良夜,这一细究起来表现了人之短暂存在的痕迹,经由鲁丹画笔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那些由于过分熟悉而变得熟视无睹的事物。

图说:鲁丹《薄膜-蓝》布面油画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摄

  艺术家鲁丹关心了普通的纺织物,他绘画身边的物体制造了视觉上的陌生感,让普通的物体变成了不再“普通”,透发出超日常的观测感。回想鲁丹曾一度热衷探究光的折射下,塑料揉皱起后的肌理,过去画展上,他展出较多的是塑料薄膜系列,让观众“胸闷”,看得空气被抽干后的紧张的对峙有点“透不过气”。这一回新作系列的聚合,他选择的对象由“密闭”变得“放松”,温柔地、含情脉脉地与凡物对望,和自己和解。鲁丹的朋友说他近十年的创作中,有两点没有改变:一是始终将画笔对准自己,忠实地记录与反映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状态;二是一直力图用严谨写实的手法来实现当代性的表达。

图说:鲁丹作品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摄

  策展人江梅介绍,云的形体图像和真实的云朵是不同的,时空背景里的云朵隐喻了艺术家的内心,和鲁丹的心绪变化直接关系,是他对自我生活和创作状态的观照。“云的形象变化万千,既难以捕捉却也满足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鲁丹在轻柔多变的云中举重若轻地赋予了生命的多重意义。”

  展览最后挂着有两张春光无限的绿色小图,在严谨描摹的素色对象后,非常放松地描绘出草丛里女孩嬉戏的轮廓——在强光的照耀下,看不清脸蛋,给了观众美妙联想,与侧面展出的“云朵的春游”呼应,洋溢着真挚的幸福感,让观众不会对“那一刻”安之若素。

图说:鲁丹作品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摄

  上海油画雕塑院馆方这般评价了《相对距离》里的两位上海青年艺术家:“物象和意象的交融,使得他们的作品画面虽然简单,实质内涵丰富,尤其需要观者在画前驻足、品味、体悟画面之外的深远与无尽,展开对于时间、空间、宏观和微观等的各种思考。”

  展览将持续到9月22日。(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