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让城市空间美起来③| 拆掉半幢楼,换来一片立体公园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沈毓烨     2019-12-05 14:39 | |

最近,一座位于杨浦滨江南段的建筑忽然在网络空间成了摄影热门之地:存在于影像中的它有着层层叠叠的绿植,犹如传说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DNA般螺旋而上的钢结构,离地高悬近20米的挑廊提供270度江景,它如同丘陵地貌般自由延展、连绵不绝、没有明确的边界……冬季的雨又阴又冷,但是当记者真正步入这座名为“绿之丘”的开放式建筑时,迎面而来的,却是城市空间更新的绿意和生命力。

图说:“绿之丘” 官方图


一幢“拆出来的房子”


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章明教授带领着他的团队,为“绿之丘”历经了4年多的精心设计打磨,据团队中的建筑师之一秦曙介绍,这里原来是一个废弃的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我们对其进行了点化升华,让历史和未来在这里相遇。

起初,烟草仓库被拆除的命运似乎难以逆转。一方面,由于烟草仓库的庞大体量占据了江边60米宽250米长的地带,在视觉上阻断了城市与滨江的联系,也阻断了这个区域规划新增道路的通行。另一方面,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六层仓库方方正正,带型高窗、瓷砖贴面的样貌使之如一块密闭的石块对水岸有着压迫之感。

“绿之丘”是一个通过做“减法”而得以再生的建筑,是一幢“拆出来的房子”。六层楼被整体拆除之外,面向西南方向的建筑做了形体斜切,朝向陆家嘴CBD方向,形成层层跌落的景观平台,建筑形体便由原来方正敦实的体量像做雕刻一样一层一层被削切出来,梯级状绿化平台拥有最为充足的日照,保证各类植物茁壮成长,覆土层种上了颇“上镜”的大布尼狼尾草,以实现工业建筑向绿色生态建筑的转变。

图说:“绿之丘” 官方图

攀爬于外立面钢拉索上的风车茉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经绕出了一层郁郁葱葱的绿衣,待到六七月的花开季节,可想而知满墙白色的小花,馥郁的气息将随风而送。


一群幸福的城市“漫游者”


言谈间,遇见一大一小两个身着鲜艳运动装的身影从“绿之丘”的钢梯上步行而下,那是杨先生父子俩正在进行今天的“漫步”。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是闸北发电厂的工程师,他们一家三代人都生活居住于杨浦区,亲眼见证了近几年来杨浦滨江的变化。从以往只闻水声但无法见到江水,从父辈的机声隆隆烟囱高耸到自己这辈人的渐渐寥落寂静,再到如今可以从各个角度眺望江面,沿江的步行道上跑步者拍照者恢复了往昔的热闹,好像曾经锈迹斑斑的工业遗址又重新续接于城市发展的脉络中,这让杨先生感慨万千。

图说:“绿之丘” 官方图

“绿之丘”正式开放了三个月,这里成为杨先生散步的必经之处,有时候他会带着孩子,告诉他这里以前的模样,有时候他独自来此。每每,从一楼缓步到挑廊观望一下270度的江景,向下望一望亲水平台上的日本艺术家浅井裕介地绘作品《城市的野生》,再从挑廊向上,到达顶层空间,看看里面正在举办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美术展。每上一层,看出去的江面都不尽相同,每一层的绿植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甚至在第二层的中心位置,还种有移植来的一棵大树,三个月的时间,枝头已然迸出了新芽。

杨先生愿意把自己称作“绿之丘”里的一个“漫游者”,如同越来越多喜欢来此走走看看的市民一样。波德莱尔在《现代画家的生活》一书中,把城市里的漫游者描述为:热情的旁观者、闲人、城市探险家、街头鉴赏家。当城市的建筑宛如相互连缀、起伏平缓的丘陵,那么城市空间就是允许并鼓励每一个人成为自由穿行于此的漫游者,就像我们远古的祖先在连绵的丘陵间栖居与游牧。

>>>记者手记:有丘有水 诗意栖居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