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大时代,在现场,长篇纪实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今天首发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金雷     作者:徐翌晟 金雷     编辑:沈毓烨     2020-05-14 20:00 | |

  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作家熊育群撰写的十余万字的长篇纪实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在今天出版的《收获》杂志长篇专号2020春卷上,作为头条首发。在上海市作家协会的研讨会上,熊育群说,“非典时我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2017年后又写了他。在我看来,他就是历史。”

图说:熊育群撰写的长篇纪实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今天首发 官方图

  庚子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地球按下了暂停键。在这场世界性灾难面前,中国记住了一位耄耋老人。《钟南山:苍生在上》以6个独立而又相连的章节,两场相隔13年持续的观察与采写,从钟南山家庭成长环境,到他的求学之路、爱情与婚姻、医学追求……从最普通平凡的日子到充满坎坷的人生命运,在时代变迁与复杂严峻疫情的广阔背景中,以大量翔实丰富的细节,刻画出了一个立体又真实的人物形象。

图说:《收获》杂志长篇专号2020春卷 网络图


带感情的写作

  在国内众多希望发表这部作品的杂志里,熊育群对《收获》杂志情有独钟。杂志负责人提出,作家没有醉心于去收集八卦和简单讲故事,而是尽可能多层次、多侧面去展现钟南山如何成为医务人员的典范、知识分子的代表。

  文学应该表现时代,应该表现民生。编辑钟红明认为,熊育群的笔墨非常有感情,以描写景物为例,其他的作品是景物的描写可能为了衬托情感,而在《苍生在上》中,所有的景物描写带上了作者的感情。

  评论家王尧认为这次的作品出版既是一个文学事件,也是一个超越文学的社会事件,以钟南山的精神人格来呼唤时代命题,“把我们久违的崇高感写好,又感到这是作家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写作,他写钟南山也是写自己,这也体现了文学的使命感,对我们这一代人有所交代。”

图说:编辑钟红明和作者熊育群 官方图


近距离的写作

  远道而来的评论家、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认为,关系到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的时候,文学必须高质量在场,不能缺席。非虚构写作不是第一次在场,但这么近距离对国家重大的历史事件发出自己的声音,呈现自己的立场是第一次。

  文学不是新闻媒体,但在国家民族面临巨浪之时,文学从来不会缺席,除了《钟南山:苍生在上》,上海还涌现了《第一时间——写在春天里的上海报告》《查医生援鄂日记》《方舱记忆》等一批纪实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呼应大众心声,非虚构写作迎来了新契机。”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伟说。(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对话熊育群

  新民晚报:《苍生在上》的写作,钟南山有无评价?

  熊育群:这本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写就,又花费同等时间一遍遍修改一次次变化的作品,钟南山的评价是,“写得特别细。”

  新民晚报:写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人物,觉得辛苦吗?

  熊育群:这是我多年写作生涯中屈指可数的一次非虚构创作,也是最为辛苦的一次。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大都是凌晨两点才上床,写得脑子就像发热的转机,会胀痛。现在用脑久了,还有后遗症。

图说:熊育群说这是他最辛苦的一次 网络图

  新民晚报:这本书你和编辑钟红明一遍遍反复修改的重点在哪里?

  熊育群:要写的是正在进行中的事情,它时时都在变化之中,就像这次疫情最初爆发,发展到今天全世界大流行,谁也无法想象。一旦事情有了转变,之前的表述尺度就得修正,新的事实出现了,又得补充,不准确的地方还要修改。写作总有结束的时候,而疫情至今仍未停止,还得采取某种写作策略。这是一种无休无止的折磨。我不得不天天关注新闻,搜寻信息,看到手机都想吐了。我不想放过任何细节。我想通过写钟南山把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写出来。这是人类历史很重要的事件。

  新民晚报:与12年前相比,你觉得钟南山有什么变化吗?

  熊育群:没有变化,他身上有一股子自尊自强的强大力量,让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要知道,直到35岁那年,他才刚刚回到医院。写作者有责任记录他。他的出现,是我们时代的幸运!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马上评丨回眸·思考·升华

  似乎刚刚听闻关于钟南山院士的纪实文学作品开始创作,一转眼,《钟南山:苍生在上》就在《收获》杂志首发了。谈到创作的加速度,作者熊育群透露,每晚熬夜写得脑袋都疼。

  但,这部作品并不是急就章。这是一段贴近距离的人物描摹,又是无数紧扣当下的细节记录。从饱含情感的文字中,读者可以了解到钟南山作为一名医者、一名知识分子、一位风云人物的丰满形象和心路历程。

图说:钟南山 IC图

  如果你对钟南山院士的印象,仅限于他在火车餐车上的小憩,或者电视镜头前的流泪,那么读完这部作品,你可以了解,为何钟南山能成为国之脊梁,以身垂范。他的家学渊源,他的勤奋治学,他家庭的变故,事业的磨难,都是成就他今天与病毒、与灾难抗争的强者的原因。

  人类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学从未缺席。这场疫情,钟南山是代表性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记录者,而且,他又是连接17年前另一场非典疫情的关键人物,透过这样一位角色将历史还原并浓缩,《钟南山:苍生在上》的创作和出版,是文学用自己的方式,为时代塑造楷模,为民族留下财富。

  《钟南山:苍生在上》首发之外,疫情主题话剧《热干面之味》也将首演。此外,《敦煌女儿》、《有爱才有家》等现实题材的剧作也将从今天开启网上展演。如果有时间,不妨去看一看,通过这些紧扣时代的文艺作品,做一个回眸,又一次“在现场”,我们对疫情的思考,对时代的理解,会有一个升华。(金雷)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