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365张圆明园老照片是谁拍的?听听这些光影记录者们与圆明园的故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潘子璇     作者:潘子璇     编辑:沈毓烨     2021-02-25 18:20 | |

昨天,圆明园公布了365张珍贵的老照片,这些老照片大多是首次面世,它们见证了160年间圆明园的桑沧变迁,也留下了昔日圆明园的一抹剪影。在展厅不起眼的一角,一组泛黄的摄影师人像照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他们是这些老照片的作者,也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圆明园历史的见证者。

图说:365张老照片串起“时空记忆” 官方图

圆明园全盛时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无从考察。圆明园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的焚毁。此后的160年间,圆明园经历了从万园之园到遗址再到废墟,从皇家园林到老百姓居住的村落再到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这些变化之前并没有很多文字记载。

在圆明园罹难后的一百年间,这些摄影师们携带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照相设备对遗址进行拍摄,他们中间,有中国香港摄影师赖阿芳、德国摄影师奥尔末、法国人谢满禄、瑞典人喜仁龙,这些早期影像也成为圆明园百年沧桑的历史见证。

作为圆明园的研究者,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刘阳20多年来游历全世界,收集散落的世界各地的圆明园旧影,在这一过程中,他和这些同样爱好圆明园的摄影师产生了共鸣,透过这些照片,他了解了许多摄影师的故事。

恩斯特·奥尔末:仿佛来到“一千零一夜”的世界


据刘阳介绍,目前已知最早到圆明园址上拍照的是德国人恩斯特·奥尔末(Ernst OhImer),他于1873年来到西洋楼游览,留下了13张珍贵的老照片。恩斯特·奥尔末生于1847年,十几岁时,他加入一支商船队前往中国淘金,不幸的是他的船在中国海岸失事,他便留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1867年前后,他在厦门开设了一家照相馆,以专业摄影师的身份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开始了职业生涯。

图说:恩斯特·奥尔末摄影作品《西洋楼谐奇趣》 官方图

1872年到1880年,奥尔末曾旅居北京。他刚到北京时,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已经12年。但这里仍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它是建筑样式中西结合“最极致的样本”,还因为其中使用了大量他最喜爱的琉璃做装饰。他在日记中对西洋楼使用了大量的溢美之辞。“这里的装潢……五彩缤纷,如彩虹般绚烂……建筑物白色大理石的映衬让它们格外醒目,倒映在前方的湖面上,如同幻影……观者不禁怀疑自己来到了‘一千零一夜’的世界里。”

在京期间,他常常与朋友到圆明园西洋楼游览并拍了不少照片。这些也成为目前为止发现的拍摄时间最早的圆明园西洋楼残迹照片。

谢满禄:几乎改变了圆明园的摄影史和建筑史


1880-1884年间,法国摄影师谢满禄(Robert DE SEMALLÉ)任法国驻大清国“法兰西全权大臣公署”属使一职。期间,他多次来到圆明园拍摄。这名外交官并非专业的摄影师,但却拍下了许多具有极高价值的圆明园照片。

1882年前后,谢满禄对长春园宫门、海岳开襟建筑、法慧寺琉璃塔、西洋楼谐奇趣、方外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西门、圆明园舍卫城、濂溪乐处知过堂、断桥残雪、鸿慈永祜华表、宫门等处进行拍摄,是目前已知拍摄过圆明园木构建筑在1900年被彻底破坏前遗存最多的一位摄影师。

图说:谢满禄作品《濂溪乐处 慎修思永殿(1882年)》 官方图

谢满禄在1882年拍摄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后的木构建筑照片,几乎改变了圆明园的摄影史和建筑史。刘阳介绍,在这组照片被发现之前,学术界一直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圆明园是皇家禁地,西方摄影师无法涉足,他们的活动范围只能在西洋楼地区。但谢满禄不仅进入了圆明园区域,而且随行人员数量很多。以照片为线索进行分析,他们从长春园宫门进入,拍摄西洋楼后,一路向西,拍摄范围几乎贯穿了整个圆明园。“我当时看着照片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这就像一个研究天文学的人发现了一张兔子在月球上蹦的照片一样。那感觉就像一个永远只能存在于理论上的东西终于落实了。”刘阳说。

谢满禄拍摄了许多木构建筑照片,这些建筑虽然躲过了英法联军,但没逃过十几年后1900年的“庚子事变”。因此谢满禄的照片成为了研究这些建筑毁坏变迁唯一的依据。甚至对于那些传说中有争议的建筑,他的照片成为了无可辩驳的“铁证”。刘阳介绍,谢满禄在1882年前后拍摄了圆明园木构建筑未被彻底摧毁前的照片,其中包括圆明园顺木天、北远山村、鱼跃鸢飞、舍卫城、濂溪乐处、汇芳书院(断桥残雪石桥)、鸿慈永祜、魁星楼,长春园宫门、海岳开襟、法慧寺多宝琉璃塔等建筑群。这些老照片清楚地呈现了这些建筑都还未被彻底破坏之前的状况,打破了以往圆明园的中式建筑仅停留在文献记载或是画作中的呈现方式,让人可以一睹皇家园林曾有的辉煌气派。

图说:谢满禄作品《顺木天(1882年)》 官方图

赖阿芳:初代中国摄影师眼里的“廓然大公”


在19世纪时,大量关于中国的老照片都是由外国人拍摄,而赖阿芳便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并且称得上优秀的中国摄影师。在刘阳的眼里,赖阿芳有着高超的摄影技术,他在圆明园拍摄的作品无论是从取材、造型,还是照片质量,都不逊色于当时欧美的摄影师同行。

赖阿芳出生于广高明(今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波及,他在1850年逃难来到香港。1859年,有着高超摄影技术兼商业头脑的赖阿芳在中国香港创立了第一个由中国人开设的商业摄影工作室——“华芳映相楼”。经过几十年潜心经营,华芳映相楼逐渐成为香港最有名的摄影工作室,赖阿芳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代摄影师。

1879年,赖阿芳在京期间曾多次来到西郊的清漪园和圆明园遗址,拍下了十分珍贵的影像。根据英国人泰瑞编著的《中国摄影史》统计,赖阿芳在京期间拍摄了至少113张照片,而且这些照片都有编号,其中912号是圆明园两峰插云,913-915号是圆明园廓然大公。

图说:赖阿芳作品《廓然大公规月桥》 官方图

刘阳介绍,他拍摄的廓然大公景区规月桥及双鹤斋大殿等建筑,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圆明园木质建筑遗存照片。据了解,廓然大公规月桥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侥幸没有被烧毁,但是却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破坏。

有幸的是,赖阿芳的镜头下留下了它最美的身影。

这些来自各个国家的摄影师,他们也许不曾想到,自己的一个快门键可以让圆明园——这座往日的万园之园在历经磨难后得以延续,让后人得见圆明园曾独有的瑰丽和辉煌气派,也将成为未来圆明园景观恢复的有力依据。

如今,圆明园遗址公园每天都会迎来数以万计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其中有不少人手持相机,留下圆明园最美的一幕。近年来,圆明园管理处也不断征集普通老百姓的摄影作品,举办摄影月赛,以期记录此时此刻的圆明园。

据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李向阳透露,未来,圆明园管理处计划展出更多珍贵的老照片,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光影记录,穿越时空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潘子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