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跟着老外一起《骑行中国》,看看近三十年来的祖国变迁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翔     作者:吴翔     编辑:江妍     2021-09-26 17:55 | |

  自行车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温暖记忆。9月29日起,八集系列纪录片《骑行中国》即将在西瓜视频全网独播,该片记录了国家地理频道前摄影记者、撰稿作家、骑行家彼得·克罗斯比时隔27年后重回中国,在新时代重游往昔骑行路线的骑行之旅,通过与27年前他拍摄的资料对比,带观众感受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

1632643085245071253_副本.jpg

图说:《骑行中国》

  1994年,彼得骑着一辆紫色山地车,从北京到香港,穿越城市与乡村,完成了3000多公里的骑行,拍摄了19400张相片,录制了80小时视频,写完了15本日记,走过了12段路程,途中历经了11次爆胎,1次住院。每一个数字,都是对于历史时空的致敬与雕琢。“自行车对我来说,意味着一种自由,一种力量。”年过六旬的彼得说。

  绵延曲折的骑行轨迹勾勒社会棱镜。彼时的中国,白色的衬衫、蓝色的工装裤、样式单调的二八自行车是街道上最为常见的生活元素。通常,两三个人坐在一辆自行车上,女孩子坐在后座,小孩子会坐在前面,或者装一个宝宝椅。它有很大的金属刹车,有着宽敞的座位,巨大的车铃在街巷间发出清脆响亮的铃声。自行车和自行车道是彼得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在晚上骑车尤其令他印象深刻。在夜间缓慢安静的骑行就像在跳芭蕾舞一般不可思议——这种似是魔法,又似是做梦一般的骑行状态中折射出的是20多年前中国之夜的静谧与祥和。

6917_1632632980000_副本.jpg

2410_1632632980000_副本.jpg

图说:彼得在中国骑行

  如今,骑行不仅是一种通行方式,也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生活方式。中国已然形成了非常浓郁的骑行氛围,有专业的自行车爱好者组成的团体,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别具一格的自行车文化。彼得可以清晰地从中感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

  时隔27年,彼得再次骑行在中国大地上,曾经尘土飞扬的、黑漆漆的博物馆如今宽敞明亮、展品丰富;清西陵已经受到了专业规范的统一管理,其间的文物受到了更好保护;第九代守陵人对于文化古迹的保护有着全新的认知和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国际学院的教师在整洁明亮的教学楼里教导留学生;新时代中国少年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声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此次西瓜视频与五洲传播中心、云集将来联合出品纪录片《骑行中国》,通过外国人的视角讲中国故事,向观众多角度呈现中国近30年的伟大变革。

  “很多西方人不知道中国是怎样开始发展、开放以及转变的。”在中国骑行并记录中国,对彼得而言,是激动人心的,他迫切地想要向世人展示这一时刻,他希望让更多人能与自己一样亲眼看一看中国的变迁。(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