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我为它欢唱 它给我力量 首批16位“上海城市艺人”今天获得授牌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翔 朱光     作者:吴翔 朱光     编辑:陆玮鑫     2021-10-09 12:32 | |

城市艺人在申城街头表演  郭新洋摄 下同

  今天,在“2021 第七届上海街艺节”的开幕式上,上海首批16位“上海城市艺人”获得授牌和证书 。“城市艺人”来自于上海街艺,又从上海街艺中脱颖而出。“城市艺人”01号证书获得者华俊说:“这些年来,我们在节日里和大家一起歌唱祖国,也在表演中治愈过听众的忧伤……上海这座城市给了我们坚持艺术梦想的力量,让我们看到灿烂的远方!”

歌声温暖你我心


  国庆长假期间,这16位“城市艺人”与往常一样,和所有的上海持证街头艺人一起,在各自的表演点演出。“在举国欢庆的节日里,我被点唱最多的曲目就是《我和我的祖国》,往往刚开个头,观众就和我们一起唱了,有的小朋友还在一旁‘伴舞’。”阿杜(本名杜烁辰)说。

“城市艺人”表演中

  事实上,不只是国庆节,今年“七一”前后,杨勇在静安公园门口的表演点每天要被听众点唱《唱支山歌给党》,有一天唱了近十遍。今年国庆,杨勇和阿杜一样,为观众“加班加点”,为了让嗓子保持状态,除了每天的表演,他在休息时都不怎么开口说话。

  平时,“城市艺人”们也和所有的上班族一样,风雨无阻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有时候,他们也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观众。有一次,华俊和往常一样,在吴江路表演点上表演,一个女孩眼神有些恍惚地站着听了很久,当一曲《你鼓舞了我》演奏结束,女孩的眼睛里有了光亮,她走到华俊面前对他说:“我能拥抱你一下吗?”华俊有些不解。女孩说:“我最近感情生活遇到点不顺心,你这一曲让我振作了起来,我想能表达我的感谢的只有一个拥抱!”

城市艺人越发受到关注

  另一位艺人刘晓民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有一次,风雨中刘晓民演奏萨克斯风,只有一个男性听众,曲终,男人走上前对刘晓民说:“你知道吗?我的生意赔了,本想今天结束生命。当我看到你在风雨中还在坚持着梦想,突然觉得眼前这点挫折我也一定能挺过去,谢谢你,我们一起加油!”顶风冒雨,他们握手,互道珍重,各自奔向心中的远方。

追梦一个不能少


  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总是相互的,当“城市艺人”的表演成了这座城市里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也习惯爱上了他们。“有的观众特意从青浦、松江……赶来看我们表演,作为一名‘城市艺人’,我们一定会按时按点到位,履行对这座城市的承诺。”华俊说。有时候,表演点周边的观众看到他们来不及吃饭,还会给他们送上午餐、饮料……

  当然,上海这座光荣的城市给予“城市艺人”更多的还是精神力量。今年阿杜、林晓明、钱一明和戚功耀等4位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演唱《辅德里》主题歌期间,先后去瞻仰龙华烈士陵园和观摩音乐剧《辅德里》,他们被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动到热泪盈眶。阿杜说:“我和陈延年、陈乔年都是安徽人,当年的他们和我现在也年龄相仿,我也曾问过自己,如果在革命年代,我能不能在烈火中坚持革命理想。我想我应该能坚持,因为同在这座城市里,他们坚持着革命的理想,我们追寻着艺术的理想,是这座城市给了我们坚持的力量和信心。”

城市艺人表演中

  “城市艺人”作为街头艺人的领头羊,他们还把信仰的力量传递给身边的人。就拿今年的“街艺节”来说,他们主动提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们要为观众表演一批耳熟能详、老少咸宜、优美好听的优秀革命歌曲。在筹备期间,年轻的艺人对这些歌曲意义了解不多。于是,入党积极分子阿杜等几位街艺骨干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到各个街艺表演点去教唱,不仅是教唱歌,也给他们讲讲革命的故事。年轻艺人在学唱红色革命歌曲《游击队之歌》后,感受到了当年游击队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艺人们还为这首歌加入了一段说唱,歌声更加充满力量,形式也更新颖现代。

  “我和阿杜,还有很多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大多在上海居住、生活,也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华俊说,“我们这支城市艺人的队伍,将是一支能‘上’(在舞台)能‘下’(到基层),能‘里’(商圈和室内)能‘外’(露天街演)的‘轻骑兵’,接下来也会有更多的街头艺人加入到城市艺人的队伍中来,我也会告诉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份值得我们追求和为之奋斗的事业!”(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马上评:“第一面”


  从解放前流落街头的二胡艺人、打连厢艺人卖艺维生,到2014年起上海首批8名持证艺人在街头上岗,乃至今天起,其中16位率先更新升级为“城市艺人”——在街头表演且不仅能自力更生,还能让城市更有温度的这群人,以自身经历见证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提升、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乃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街道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广场是城市的聚会舞台。英国伯明翰街道孕育了工业革命;古希腊广场促进了创新思辨的发展。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能在街道、广场上看到能给城市增色,能让路人沉浸的文化艺术表演活动,折射的其实也是上海城市软实力。

  有可以漫步的街区,可以阅读的建筑,就有可以流动其间的城市艺人。华俊是2014年上海首批持证上岗街头艺人的“001号”。这位毕业于交大的80后萨克斯手,曾连续两年代表街艺团队参加新西兰欢乐元宵演出,还被当地华裔观众认出:“哎,这位萨克斯手就是我在上海静安公园里看到过的那位哦!”此事让他深刻认识到上海和上海人的“国际地位”,以及城市艺人在街头演出,也正是让海内外友人认识上海的“第一面”。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出国旅游时,对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印象,不也正是扑面而来的街景和街艺吗?

  故此,街头艺人乃至城市艺人的身上,闪烁的其实是城市文明进程的光。(朱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