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飞速打字有没有让你对汉字陌生?借艺术之眼来重看“一字一句”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乐梦融     作者:乐梦融     编辑:吴旭颖     2021-11-07 19:15 | |

由上海市普陀区美术馆主办的第二届“见字如面——当代艺术家邀请展”今天起在普陀区美术馆(铜川路1869号)开展。

去年夏天,普陀区美术馆联合策展人杨建勇以“见字如面”为题,集约了一批当代艺术家,创作并策划了第一届以“见字如面”为主题的展览。今年,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了同行队伍,在“文字”的大旗下,共同探索文字表象之外的意义。本次展览展出了26位艺术家的70余件作品,分为传统与当代两大板块,艺术形式多变。千百年来,人类以“信”的方式沟通着彼此的情感。消解文字的意义,重构相关的视觉,是非常有趣的实践。

图说:杨建勇《金石》 主办方供图(下同)

艺术家麻进的装置作品《吉乐树》,一面可以看见“幸善喜乐平安”,另一面可以看到“未来美恋金吉”;艺术家牛安的布上丙烯四联画《留心不乱》则记录下人生的一段心路历程;艺术家一冰以设计师的学养介入当代艺术的创作,以书法书写文学大家的书信,在他看来,书写像一场表演仪式,安静地将墨迹转化成肃穆庄严的立像;艺术家胡友臣则以油画书写西方艺术的路径,原先盈盈可握的苔花小字,被人为放大后造成了疏离感……有艺术家告诉记者,对比过往一词一句地书写,飞速键入的手机汉字让“表达”产生廉价感,延续千年的通讯方式一去不复返,这让艺术家们无法无动于衷。

图说:一冰《见字如画-大师的书信》

展览延续了“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这一母题,在策展人杨建勇看来,中国书信自古以来,引首便是含情脉脉的问候,无论笺纸和笔墨如何改变,见字如晤这层意思是一以贯之的。如今缓慢的飞鸿已远离日常生活,电子生成的手机字,“达意”尚可,缺了“传情”。

在飞速运转的时代节奏中,艺术家如何拆解自己对“文字”的体悟,并用视觉艺术来转述,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艺术不是一种制造,它拒斥对工艺性的强调,延续‘见字如面’作为本次展览的题目,就是想尝试从文字出发,通过艺术家的奇思妙想呈现出新视觉。”杨建勇说。

展览由雅昌艺术网、胡润艺术荟承办,免费向公众开放至11月18日。(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