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评弹界“大熊猫”齐聚文化广场,共贺这弦索叮咚七十载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赵玥     作者:赵玥     编辑:沈毓烨     2021-11-08 10:15 | |

出人出书,醒木镌刻七十年沧桑;守正创新,弦索谱唱新时代辉煌。昨晚,上海评弹团成立70周年庆典晚会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上演,上到建团初期进入评弹团的耄耋艺术家,下至清秀靓丽的00后青年演员纷纷亮相,流派纷呈、佳作频频、亮点迭出,虽昨晚风雨交加,却被观众点赞“上海评弹团风头强劲”,让全场观众感受到上海评弹团建团70年来的风清气正与锐意进取。

图说:演出现场 官方图

大幕拉开,观众眼前一亮,全体青年演员登台演唱《江南声音传四海》,唱出了评弹十代同堂的枝繁叶茂。大屏幕上,一张张老照片展示着筹划建团的“十八艺人”,以及当年创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采风时的珍贵瞬间。

担任主持人的75岁评弹名家庄凤珠说,这18位艺人,当初都是放弃高收入、不计个人名利加入国营院团的。建团第二天,“十八艺人”就背起行囊来淮河边上,与治淮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回来之后,创作了首个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一段段经典作品,便由此开始。

图说:庄凤珠(右)在主持中 官方图

演出中,严调代表唱段《一粒米》、琴调代表唱段《南京路上好八连》、丽调代表作《情探·梨花落》、张调代表作《芦苇青青·骂敌》、徐调代表作《宝玉夜探》等经典流派名段以及评话片段《武松·打店》等节目轮番上演。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演出,诚意满满。恰逢立冬降温,有观众笑言:“我进剧场的时候还是秋天,散场出来,上海入冬了。”

图说:演出现场 官方图

96岁的上海评弹团老团长吴宗锡在视频里和观众们打招呼,现场响起一片掌声,“我年纪大了不能到现场,希望评弹不断发展、不断繁荣。”85岁的评弹艺术家刘韵若也来到现场,她的叔父刘天韵是上海评弹团的第一任团长,刘韵若回忆起叔父当年常对她说的一句话:“学艺术可以,先要学做人,有竞争才能出成绩。”

带着徒孙登台演绎《珍珠塔·见娘》的87岁赵开生,算起《珍珠塔》的传承,已经有五代了。想到上一次在文化广场登台,已是61年前,赵开生笑言:“那是演《长征组歌》,我担任报幕,一出场一道追光打下来,我吓得把词都忘了。”引起现场一片笑声。

图说:演出现场 官方图

散戏时分,老听众们聊起了评弹与文化广场的渊源,上海评弹团已有60年未在此地演出,当年万人广场的规模不复,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舒适与现代化的观剧环境。1957年7月11日、12日,上海人民评弹团(上海评弹团前身)曾在文化广场组了两台专场演出,蒋月泉、徐丽仙、周云瑞、朱雪琴、杨振雄、杨振言等诸多响档都演唱拿手书目,广告一刊出,原拟每场售票5000张即被突破,最终两场售出13495张。评弹团对在文化广场做专场演出有了信心,随后25日又增开一场,没想到售团体票时已出现排队现象,应观众要求,26日又加演一场,这两场共售出18362张,再次打破纪录。

过去有句俗话,评弹“北不过长江,南不过钱塘”。但这些年评弹走到了全国各地,其中最重要的法宝就是与时代同行。《林徽因》《繁花》《医圣》等全国巡回演出,吸引了很多年轻人。青年评弹演员陆锦花说起了饶舌:北到黑龙江,南至海南省,西到敦煌莫高窟,宝岛台湾不能忘,香港舞台亮个相,走出国门去海外——亚洲、欧洲、美洲,澳大利亚加非洲,江南的声音传四方。评弹,不仅能唱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传奇,更能发出与时代的声音。(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