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让城市空间美起来|像修复艺术品一样修复“外滩第一楼”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吴旭颖     2021-11-14 12:40 | |

上海艺术季所带来的热量好似为初冬的天气加了温一般,位于中山东一路1号的东一美术馆也迎来了新的展览,这座落成于1916年的大楼,在上了年纪的上海人口中被称作“亚细亚大楼”,它也曾经拥有过“外滩第一楼”的美誉,现在,大楼的二层正在进行“从莫奈、博纳尔到马蒂斯——法国现代艺术大展”。但即使不参观美术馆,只要通过预约,人们也能够进入这幢历史建筑的内心,细细观看建筑空间不经意之处留下的时间刻痕。

图说:亚细亚大楼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下同)

建筑特色


从黄浦江的对岸望向外滩,充满传奇故事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一条优雅起伏的天际轮廓线蜿蜒在上海天空下,这条线的起点就是亚细亚大楼。大楼的东面沿外滩,南侧面向延安东路,两面均有门,1916年,这栋当时还叫“麦边大楼”的七层建筑可是当时上海的最高建筑。整个大楼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气势雄伟,华贵典雅,简繁相宜,简洁中不乏堂皇之气,是一幢难得一见的近代西洋建筑。该楼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马海洋行(Moorhead&Halse)曾经是上海著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1907年,由英国工程师马矿司(Robert Bradshaw Moorhead)和海氏(Sidney Joseph Halse)合伙组建。

106岁的亚细亚大楼在2019年6月到9月间迎来了空置十年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缮,才得以变身为如今的东一美术馆。负责此次修缮项目工程的上海装饰集团副总经理葛虓用手摩挲着建筑坚硬的花岗石外立面,告诉记者修房子时所费的点滴匠心。

图说:葛虓

亚细亚大楼从外观上看,楼底段与上段均为英国巴洛克式造型,中段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总观为折中主义风格。底层拱圈用镇石,外墙的一、二层用花岗石面砖砌就,形成基座,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厚实感。

面向外滩的正门有四根爱奥尼克立柱,内门又有小爱奥尼克柱。爱奥尼克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气质优雅高贵,又被称为女性柱。门上有半圆形的券顶,雕以花纹。

入口处有巴洛克式装饰,追求线条的变化。门楣则以变形的巴洛克涡旋形图案作装饰。东、南立面均为横、竖三段式。二至五层凹进部分为内阳台,并围有半圆形铁栏;六、七层又有爱奥尼克立柱。大楼的平面呈回字形,中有天井,有利于通风和采光。过道均用白瓷砖贴面,地面用马赛克铺成。

整个建筑共有100多个大大小小的窗子,多为长方形,二层的窗顶部使用半月形。视觉的中心是三至七层的中间,微微内收,其部位三至五层和六至七层均为高大的立地窗和内走廊,使建筑舒展胸怀接受着灿烂的阳光和黄浦江上飘来的清新湿润的空气。街口、东南角采用凹面门窗,第八层顶楼的四角也采用了凹面式,弥补了方形建筑四角直棱过于冷峻的缺陷,使整个建筑增加了视觉的柔和。

在那宽大的玻璃窗后,曾有过多少运筹帷幄的商贾酒杯摇曳,凭栏注视着江上游弋的巨轮,听着汽笛的长鸣,相庆财富的滚滚流入。

清洗难度


修缮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针对花岗石外墙的清洗,百余年来的日晒雨淋嵌入石头缝间的是灰尘,而一些人为因素留在墙面上的则是油漆与涂料,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就不能简单地使用同一种清洗剂,且清洗剂既不能偏酸性也不能偏碱性,注意去污的同时,还需要避免伤害到建筑的表面。“哪怕只是指甲盖的一小块污渍,也要调配出适合它的独特的清洗药水。”葛虓说。

需要清洗的有大面积的外立面,还有抵挡了百年风雨的钢窗,“外滩建筑的钢窗质量非常好,我们决定保留原样,全出白,把原来钢窗上的油漆用钨钢铲铲除。小小一扇窗花头经可透了,形状各异的黄铜执手、撑头,需拆下清洗,损坏缺失之处按原样复制。”但这样的清洗又不能洗得过分干净,多一分就少了岁月沧桑感,少一分又无法达到清洁要求,其中的分寸把握之微妙,完全依赖建筑师对于历史建筑的理解。

图说:大楼天井

进入大楼内部,一仰头可以看见平整的屋顶空调管道、水电管道都采用了明敷的手法坦然地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中。葛虓介绍,施工队进场时,屋顶的石膏线细节脱落厉害,“尽管现在机器制作精度高,但机械化的产物缺乏手工制作的‘活’韵,石膏线的修复只能用传统工艺请老师傅现场擦出来。”而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空调管道,若采用“暗敷”藏到楼板里,对建筑的伤害更大,“看不见的还好办,要让人看见成为装饰的一部分,就对施工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的走线必须弯度一致,横平竖直,但通常的空调管是软的,只能在外面套上订制的塑料管,使之美观挺直。”

艺术弥补


令人备感心痛的是,建筑内最初的马赛克地板被最后的租户无情铲掉,“那时候,进门就看见灰蒙蒙一片崎岖不平的毛坯水泥地,像条条伤痕裸露在外。” 葛虓说,翻遍历史资料图片,依稀模糊的影像中无法得出原样修复需要的详尽信息——大小尺寸、材料构成、成份分析。好在正门口的门槛下忽然发现残留的一条窄窄的昔日马赛克地板,尽管斑驳残破得几近无法辨认,但是好在正是有了这点依据,接下来的地板修复可以接近最初的颜色与形状。“骨白色的主色,黑色的镶边,现在马赛克地板就是这样来的。可到底要不要留下门边的这一条原物,成为争论的话题,最后讨论决定,尊重历史,保留痕迹。”

图说:马赛克地板

走过大厅,打开不起眼的边门,便是样式古朴简单的楼梯。红缸砖铺就的台阶上刻有细窄的菱形纹样,若不经提醒,即使弯腰细瞧,也无法分辨到底哪块砖是后来修补的。上海装饰集团总经理冯蕾颇有感慨:“这里用的是雕花修,也就是把损坏的砖换掉,而不能把整个台阶面全部撬掉换新。为了更接近百年前红缸砖的颜色与感觉,我们专门找到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蒋国兴出手,要知道,蒋师傅的紫砂壶作品可是国礼啊。”既然找到了艺术家,那就要按照艺术品的标准来修台阶了。台阶在转角处还有轻微的弧度,以及两条凸起的踏缝,这些,都是百年前的匠心,经过时光的打磨,如今有了艺术品的规格。于是,光调配研发材料的颜色就花费了一个多月,一次次柴窑里的炉火烧制,一个个破碎试验品的诞生,考验着施工团队,而工匠精神的可贵正在于此。

图说:红缸砖铺就的台阶

转身进入一个敞亮的空间,阳光透过屋顶的玻璃在地板上投下了影子,此处就是葛虓认为修缮遇到的最复杂情况的天井。“修缮前,这里装了两部电梯,四壁封闭如铁桶一般,楼与楼之间还有过街楼连接。我们经过反复比较调研发现,原来是天井,墙上就该有窗户,可原始图纸早已不知所终,设计方就依照外墙的窗户式样遵循整体建筑风格设计了钢窗。”打开窗,几近窒息的历史建筑,终于恢复了畅快的呼吸。

记者手记|惊喜


修缮老房子,也不乏惊喜。葛虓把记者带到一楼面向外滩的窗户前,现在窗的位置,原来最初是一扇门。修缮工程进行到室内清洗时,水泥剥落,一个完整的花岗岩门套在众人面前重见天日,线条简洁明快,带着昔日的繁华气息。此刻的窗外,两位路人正在阳光下悠然而过,这扇门好似联结了过去的这一头与现在的那一端。

这样的惊喜,对于历史建筑修缮又何止这一次,“绿房子”里打开传说中的保险柜,东亚银行穹顶剥出的绚烂壁画,上海展览中心外墙洗出的淡淡墨痕……等等,每一次的发现都仿佛将时光凝固在了不知名的那一刻。让更多的现代人能够与过去对话,这正是修缮历史建筑的意义所在。(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