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小朋友笔下的邬达克建筑什么样?一起来看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贾丽     作者:贾丽     编辑:沈毓烨     2021-12-01 15:23 | |

上周六一早,家里的闹钟一响,家住松江的9岁小朋友刘墨诚就一骨碌翻身爬了起来。他当天的行头是妈妈几天前特意买的,淡蓝色的衬衫外搭蓝白红相间的条纹毛衫,同色系的领结一打,再戴一顶蓝黑色的小毡帽,腔调十足。这天,他们要到市区参加第七届“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中的“建筑可阅读”画信展和写生活动,现场画下心目中的邬达克建筑。

图说:刘墨诚小朋友现场作画 官方图

9时不到,一家三口已经来到了位于长宁区番禺路的邬达克纪念馆。本白的墙面上,深褐色陡峭的石板瓦双坡屋顶两端是高耸的砖砌烟囱,在秋草黄叶的点缀下颇有英国乡村的味道。走进屋子,通过窄窄的柚木头楼梯来到二楼,画信展的氛围一下子浓烈起来。每一个房间里、走廊里都挂满了征集而来的邬达克绘画作品,武康大楼、大光明戏院、国际饭店……有小朋友画的,也有成人画的,就像是走进了邬达克建筑的童话世界。

图说:小朋友们参观“画信展” 官方图

为了带孩子参加这个活动,刘墨诚的妈妈邹润萍已经忙活了一周,她上网搜集了很多资料,还让孩子看了相关的纪录片。刘墨诚对邬达克纪念馆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妈妈,这里的木地板踩上去能发出吱呀声,和我们家里的不一样,是历史久远的原因吗?”“这扇门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吗?为什么邬达克先生离开的时候要带走它?”

邬达克纪念馆馆长刘素华是本次活动的发起者和幕后策划者,“邬达克建筑文化月”活动她已坚持做了7年。回忆起组织活动的初衷,她感慨道:“建筑遗产是上海得天独厚、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上海‘城市阅读’最好的读本,但邬达克纪念馆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来参观的都是附近居住的老年人。所以,我决心让更多的人了解邬达克建筑,通过美术展、摄影展等方式,参与进来,珍爱、保护和传承上海历史文化。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小朋友喜欢邬达克,并愿意用笔下的作品来致敬这位建筑大师,我很开心也很感动。”

图说:小朋友画作 官方图

当天,在纪念馆里还举行了“建筑可阅读”写生活动,美术老师王辉一直在庭院中忙前忙后,辅导孩子们创作。冬日暖阳下,古老建筑前,小画家们一个个沉醉在自己的创作中,安静而美好。刘墨诚还特意在建筑外面画了一个篮球架:“我希望吸引更多的小朋友来这里玩,也让他们听听邬达克的故事,没有他就没有今天这么漂亮的上海。”

其实早在半个月前接到主办方邀请后,王辉就开始准备了。“先是组织孩子们在课堂上画了一批邬达克建筑,然后挑选出十几幅优秀的装裱好,开展前一周就送到纪念馆布展。”王辉说,“以前总觉得孩子们年龄小,对历史不一定感兴趣,但在这次教他们画邬达克建筑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不仅喜欢听上海的历史故事,还一个个都是天生的设计师,他们笔下的邬达克建筑画得趣味横生、充满想象力。这也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思路,接下来计划多组织一些类似的写生活动。”

图说:小朋友画作 官方图

据了解,当天的画信展中共有87幅作品展出,作者年龄下至6岁,上至72岁,其中有10幅出自“星星的孩子”之手。当天参与写生活动的小朋友有30多个。

“我和孩子爸爸都是新上海人,虽然在上海工作生活了十几年,但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并不深入。这个活动办得特别好,让我们有机会多了解一些上海的历史。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小小的家庭计划,准备每个假期带孩子去这些邬达克建筑实地打卡呢!”邹润萍说。(新民晚报特约记者 贾丽)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