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别再把社区图书馆当“平替”了!在上海,它很有可能是“天花板”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赵玥     作者:赵玥     编辑:沈毓烨     2021-12-21 11:34 | |

贵价大牌通常都有它们的平价替代品,简称“平替”,社区食堂、社区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平替”。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江宁路街道的社区图书馆,不仅吸引着家门口的读者风雨无阻地前来,还因为它的“大牌”体验让遍布全上海的年轻博主前来探馆体验。截止到今天的数据,这间麻雀小馆已经从2019年的5万册图书借阅量攀升至2021年的7.8万册,还在今年获得过静安区14个街镇图书馆第一名的考核成绩,它是如何做到让读者近悦远来的? 

图说:市民在图书馆挑选书籍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下同)

特色:千元大部头任君翻阅


一进图书馆,你就会有一种逛书店的感觉,最先映入眼帘的书架是新书推荐。江宁路街道图书馆馆长朱宇翔介绍,每天上架的新书,有一半当天就会被借走。明亮的窗边全部设计成了吧台和卡座以及沙发区,供读者舒适地阅读。全馆实现数字化,可自助借阅,定位系统用来找书会方便快捷许多。

从原先的馆址搬到了昌平路710号二楼,图书馆馆藏图书的空间少了一半,但这里仍然为艺术类精品书籍任性地留出了躺平的空间。装帧精美的清代孙温所绘的《红楼梦》全本、定价1680元的《艺术博物馆》、全上海仅三家图书馆藏的《香奈儿花田》……一本本在书店被塑封保存的高品质书籍,在这里全部开架供读者翻阅。

图说:市民在图书馆阅读书籍

艺术、建筑、设计和历史类书籍成了江宁馆的“艺术人文”的特色馆藏,朱宇翔独辟蹊径,通过多家书店和出版社采购了很多上海历史类和建筑类的书籍,引得不少“老上海”从各个区赶来。馆里更是常常接到读者来电,他们从上海市图书馆的系统中检索到一些小众书籍后,询问某本书是否在馆。很多对上海建筑感兴趣的网络博主也口口相传,将这间小小的图书馆录入必打卡地点之一。  

即时:馆长匿名当客服


一千多名的在馆注册读者,有三分之一都在图书馆的微信读书群里,图书上新,群友第一时间知道。馆员们分工明确,02号管理员在馆工作时间最久,找他查书速度最快;06号管理员负责推荐新书,常常图片刚发出来,已经被读者预定完;04号采购员正是朱宇翔本人,穿着马甲在群里,有问必答。

图说:朱宇翔介绍图书馆藏书

工作中,所有的管理员都参与到书籍选书中。平时,大家会跑到各个网红书店,了解当下的畅销书和书店特色的常销书。对于每个书店的特色,朱宇翔如数家珍。去年,他还跑到上海书城,请首席荐书官打开上锁的玻璃柜,选了一批精品书回馆。

朱宇翔坦言,图书馆对于热爱读书的人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空间,很多市民喜欢阅读,但很少有时间能走进图书馆。于是,一楼外墙打造的24小时自助借书柜方便了另一批读者群。“毕竟图书馆闭馆比较早,我们从后台可以看到经常夜里十一二点,还有读者来借书”,朱宇翔透露,这个装有200多本书的借书柜无需办理借书证,微信扫一扫就可以免费借书。白天,隔壁的咖啡馆常常有顾客过来借一本书,捧着咖啡消磨一下午的时间。 

图说:24小时自助“智慧图书馆”

暖心:特殊志愿者回馈社区


江宁馆的借阅量已经连续三年攀升,这在纸质书受冲击的当下确实罕见。前几年,图书馆借阅量第一的是武侠小说,为了吸引更多元的读者群,朱宇翔有意识地调整了馆藏的图书结构,增加儿童绘本的比重,今年亲子读物已经占到总借阅量的46%。

每逢周末,少儿阅览室门口总能看到二三十双童鞋,孩子们坐在定期换洗的懒人沙发上和宽大的软凳上,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到了工作日的上午,这里会有穿着黄马甲的志愿者来整理书籍。昨天上午的志愿者吴自凯从杨浦区赶来,他的孩子9月刚刚入读江宁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五楼的爱课堂,这是曹鹏和曹小夏为自闭症孩子发起的项目,他很感谢江宁路街道给予自闭症孩子一个有爱的学习环境,于是就利用等孩子的半天时间,来为街道图书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吴自凯坦言,自己也是图书馆的读者,每次都要借满10本书回去带给孩子看,常常两周就看完带过来再换一批。

图说:吴自凯每周都会到江宁街道图书馆做志愿者

目前,有大约30位家长都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中,其中也包括12岁孩子林雨泽的妈妈。一天雨泽妈妈做完志愿服务,看到窗外阳光正好,就拍下了一张照片,成了林雨泽临摹的蓝本,丙烯颜料绘出蓝色的卡座坐垫与窗外浓郁的绿树,色彩明快,书架的远近富有层次感。一次朱宇翔在国家会展中心参观了一场画展,突然看到这幅画,眼前一亮,这画的不正是自家图书馆吗?于是他找到了雨泽妈妈,将这幅画挂回到图书馆的墙上。

图说:林雨泽画的江宁路街道图书馆

朱宇翔说,图书馆志愿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部分,这支家长志愿者队伍已经成为了图书馆一抹不可或缺的力量。而雨泽妈妈则说:“我们能到二楼做志愿者,说明孩子们在街道上课让我们非常放心,志愿服务的过程也让我们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一上午的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这幅画也启发了朱宇翔,他计划,不久的将来,要把五楼孩子们的画作收集起来,为他们办一场画展。(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