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在藏戏《顿月顿珠》里,感受珠峰脚下的自然之舞|艺术天空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赵玥     作者:赵玥     编辑:江妍     2018-11-02 10:11 | |

艺术天空下.jpg

鼓钹舞姿相交中,一副副别具西藏特色的“蓝面具”登上了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的户外舞台。这是来自雪域高原的迥巴藏戏首次来到上海,昨晚,18名藏戏演员用嘹亮的歌喉、多彩的服饰、野性的舞姿,为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的数千名观众带来了一场原生态的传统表演。

WechatIMG8.jpg

图说:《顿月顿珠》演出剧照 官方图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大约起源于600多年以前,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戏又以“蓝面具藏戏”为典型代表,由迥巴藏戏队首先创建,迥巴藏戏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昨晚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上演的,就是藏戏中最经典的剧目之一《顿月顿珠》。

WechatIMG10.jpg

图说:《顿月顿珠》演出剧照 官方图

传统的藏戏演出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作背景,演员们通常席地而唱,没有幕布、灯光和道具,只有一鼓一钹为其伴奏。按传统的演法,《顿月顿珠》能连演3天3夜,此次来沪,演员们对剧目进行了剧场化的艺术提升,时间缩减到75分钟。虽然舞台正对着灯火通明的摩天高楼,但在灯光的烘托下,舞台大屏幕上出现的雪山草地、布达拉宫,让台下的观众们油然而生出一种在高原观剧的感受。

WechatIMG6.jpg

图说:台下的观众 官方图

   台上的演员里有60岁的南木加次仁,他是迥巴藏戏第十代传承人,此次表演的《顿月顿珠》是八大传统藏戏之一,讲述了同父异母的王子顿珠和顿月兄弟情深、不离不弃的故事。在一鼓一钹的节奏附和中,演员们时而甩动水袖放声高歌,时而静立着说唱。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藏戏表演,给观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心灵震撼和视觉秀。虽然语言不通,但观众们依然感受到来自演员们心底的文化自信和藏族同胞们饱满的民族情感。(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更多内容点击查看: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