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在这部川藏舞剧中,走上一条没有“马”的“茶马古道”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江妍     2020-09-17 11:07 | |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运量最大的古道之一,背夫们世世代代在这条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的羊肠小道上往返,用他们的足印连通川藏两地的商贸交互,也在抗战时期打通了一条生命线。

  作为第12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首部亮相作品,昨晚,川藏舞剧《茶马古道》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演,向观众讲述抗战期间在这条古道上发生的一段慷慨激昂并鲜为人知的故事。

茶马古道2-郭新洋_副本.jpg

图说:川藏舞剧《茶马古道》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之”字形蜿蜒而上的茶道,背着重量两倍于自身的茶砖包,背夫们的运茶之路何其艰辛,风雪、暴雨,半途坠落……舞剧开场便是背夫们排成一列在茶道上艰难迈步的画面,他们身上的茶砖包如同一块方形巨石压在背上,每走一步需将撑拐重重地撑在地面上,以支撑前行的力量。

  故事发生在川藏茶马古道上。背夫队伍突遭泥石流,杨阿妈遇难,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哥哥山生被康定藏族锅庄主次仁收养,和庄主的女儿格桑梅朵一起长大;弟弟茶生带着哥哥留下的长命锁跟随背夫回到故乡学习炒制茶叶的手艺。10年后,抗战到了关键时刻,为运送抗战物资,茶生代替受伤的掌拐(背夫队伍的领头人)踏上古道,在锅庄内与格桑梅朵相识、相恋,兄弟二人在背夫精神的浸润下、在家国情仇的激荡中成长和蜕变,用生命守护古道。

茶马古道-郭新洋_副本.jpg

图说:川藏舞剧《茶马古道》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舞剧不仅展现了四川背夫的生活,还在舞台上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四川特色和民族风情。剧中有大量藏民喝茶、捡拾牛粪等生活场景的呈现。采风期间,一位来自康定的茶马古道研究专家告诉《茶马古道》导演马东风:“当年寺庙的规模有多大,就看它熬茶的锅有多大。”剧中那段极具韵味的舞蹈“熬茶”的创作灵感就取自康定一座寺庙的熬茶锅。此外,逼真到让人直呼酸爽的“洗脚舞”也真实呈现背夫生活的细节。

  舞剧《茶马古道》由四川青年编剧吴瑜婷等担任编剧,青年作曲家顾磊担任作曲,青年舞美设计师吴宇担任舞美、道具设计,青年服装设计师沈龙担任服装、人物造型设计,再加上卿庆、苗怡、庄星3位青年编导,整个主创团队都来自四川,且平均年龄不足40岁。将川藏茶马古道上的背夫搬上舞台,是导演马东风的坚持:“1000多年的历史呀,它见证了我们民族多少悲欢离合与家国情怀!”(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