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第六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将“非遗扶贫”玩出新花样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旭颖     作者:吴旭颖     编辑:江妍     2020-11-27 21:52 | |

“在家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今天开幕的第六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上,来自中西部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的非遗扶贫工坊和非遗传承人,乘上了非遗的快车,走出贫困地区,来到上海世博展览馆,向观众展示了令人惊喜的生活智慧和美学。在今年这个全国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传统手工艺产业成为扶贫事业推进的新动力。

 

来自果洛的祝福,跨越语言界限


青海省果洛州国家级非遗项目德昂洒智藏书法的传承人桑格达杰,为上海送上来自雪域高原的祝福。一幅字迹潇洒的“扎西德勒”书法作品铺陈在展位上,向观众表达着“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桑格达杰的学生班玛陈利表示:“如果不是上海给予的帮助,德昂洒智书法很难走出果洛。”

图说:桑格达杰书写的“扎西德勒”(下) 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摄(下同)

德昂洒智书法有两百余年的历史。书写德昂洒智,不仅需要笔者具有深厚的功力和高超的审美,其所使用的笔、墨、纸也有严格的要求。写字所用的竹笔原材料十分讲究,有时书写者要到全国各地寻找符合要求的竹子,之后还要进行发酵、晒干、熏烤,再涂上牦牛骨髓或新鲜的酥油,使竹笔软硬合适、经久耐磨。学习德昂洒智三四年的班玛陈利坦言:“要精通这门技艺,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功夫,我还差得远。”

德昂洒智本来是写在藏族唐卡上的文字,内容多为佛教经文。直到去年,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为果洛手工艺人举办了非遗研修班,还在果洛当地建立了传统工艺工作站。在设计师的建议下,德昂洒智从唐卡中独立出来,打破原本宗教主题的限制,创作了以吉祥话为主要内容的“果洛的祝福”德昂洒智藏书法挂画系列产品,逐渐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传承人不会汉语,也是阻碍德昂洒智走出果洛的原因之一。与上海结对后,一批青年人才加入了传承队伍,其中既有出色的汉语书法爱好者,也有如班玛陈利这样来上海高校学习深造后,又重回家乡的藏族青年。“我们的团队都是大学生,汉语流利,能更好地向大家介绍德昂洒智,让更多人喜欢我们的产品。”

图说:青海省果洛州的展台

 

“庙会限定”的“泥泥狗”,迈向全国市场


博览会现场,来自河南淮阳的“泥泥狗”展位前人潮涌动。黑底彩绘、造型古朴怪诞的“泥泥狗”,吸引了许多手工艺爱好者前来参观、购买。

图说:许述章正在展示“泥泥狗”上色过程

69岁的许述章是淮阳“泥泥狗”第八代传人。从业几十年来,他见证了淮阳“泥泥狗”产业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泥狗’造型多取材于神话故事,蕴含了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和生殖崇拜。过去大家都说,多给小孩买‘泥泥狗’,就会子孙满堂。”最初,捏“泥泥狗”的手工艺人都是趁着农闲“兼职”的,因为“泥泥狗”只在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的太昊陵庙会上售卖。“周边十多个村落都有人做这个,但没人专职做,因为一年只卖一个月,糊不了口。”后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做“泥泥狗”的也越来越少,把它做成事业的更是只有许述章一人。

图说:淮阳“泥泥狗”

2014年,淮阳“泥泥狗”被评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泥泥狗”的销路越来越宽,从“庙会期间限定”拓展到全年,从周围几个村落拓展到全国乃至世界,许述章一家都投身“泥泥狗”传承事业:“现在捏‘泥泥狗’不仅能维持生活,还能让我们走出村子,来到上海手造博览会这样的大平台。以后,没准还能带我们出国去呢!”许述章自豪的神情中,透露出对非遗发展潜力的信心。

 

自娱自乐的鱼皮制品,变成“网红”文创


黑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孙雪穿着鱼皮制作的赫哲族服饰,衣服下摆是赫哲族传统的纹样,胸前则是新潮的立体鲤鱼设计,传统和现代风格碰撞,相当吸睛。

图说:孙雪身穿鱼皮衣展示鱼皮画

孙雪和父亲孙茂密,都不是赫哲族人,却被赫哲族精妙的鱼皮制作技艺吸引,决心将其传承发扬下去。

原始的鱼皮制作,是渔民自娱自乐用以装点渔猎生活的,成品也只有鱼皮本来的颜色。但孙雪父女创新性地加入现代染色工艺,让这门技艺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力。此次来沪参加手造博览会之余,父女俩还受邀参加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举办的为期半个月的非遗研修班,参观学习上海非遗的技艺及理念。孙雪坦言:“我们已经尝试将鱼皮画和桦树皮制作技艺结合起来,创作了一组《二十四孝》装饰画。疫情期间,我们在网上‘直播带货’。这些经过改良的鱼皮制品,竟变成大家抢购的‘网红’文创产品。我们正在考虑和上海的项目跨界合作,也许会有更奇妙的化学反应。”

图说:鱼皮制作与桦树皮制作工艺结合的《二十四孝》装饰画 资料图

“这种合作是双赢的。” 上海大学伟长学者、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汪大伟说,“在都市生活的孩子,容易被网络、电视等‘先入为主’地影响审美,我们希望能让传统文化的美‘先入为主’。手造博览会积极引入全国各地优秀的非遗项目,一方面是发挥非遗的力量,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种下一颗美的种子。”(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