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三星堆“入坑”必备!跟着我们实地看看这场考古发掘背后的“黑科技”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首席记者 孙佳音     作者:首席记者 孙佳音     编辑:江妍     2021-03-24 13:30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1929年,广汉农民燕道诚在地里无意中刨出的玉石坑,让三星堆从此受到关注。

  1986年,为了与烧砖取土的当地村民抢时间,考古人员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争分夺秒完成了三星堆1、2号祭祀坑的发掘,让沉睡千年的古蜀文明“一醒惊天下”。当时的考古发掘,脸朝黄土背朝天,动手动脚找东西,甚至青铜大立人出土时,只能多人合作一起,踉跄着人肉抱出坑外。

图说:当年的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现场 资料图

图说:如今的发掘现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2020年,三星堆祭祀区重启发掘。这一次,文物保护预案充分完善,高科技助力下多兵种集体作战,一场基于学术研究的考古发掘,正在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

  考古挖掘现场,再没有夜以继日的紧张和小米加步枪的困窘。

  昨晚10点,记者来到三星堆遗址,一片良田之上,祭祀区考古大棚灯火通明,星夜璀璨,室内却一片宁静。今天上午,当记者再次来到发掘现场,阳光穿过大棚,轻轻落在考古发掘舱灰色的骨架和透明的玻璃上。走进祭祀坑,身穿全套防护服,戴着口罩、头套、鞋套的考古人员,正在有序忙碌。

图说:昨晚十点,记者来到三星堆遗址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图说:今天上午的发掘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三四五六七八 各有噱头


  步入钢结构的临时大棚,新发掘的3-8号祭祀坑赫然眼前,6个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大小不一,在3.5-19平方米之间。据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介绍,去年10月开始发掘的4号坑目前进展最快,已全部清理完填土,露出象牙、玉石器、金器等文物。和当年1号坑相似,4号坑满坑铺有灰烬,考古人员经过清理后发现,灰烬之下有20多根象牙,象牙之下还有玉器、金器等,还出土了一件齐家文化的玉琮。

图说:4号坑提取出一根完整象牙

  一旁的3号坑面积12.1平方米,与1986年发掘的2号坑方向相同,位置也基本并排分布,文物同样丰富。目前出土文物最多,在清理掉一米多厚的填土后,百余根象牙便露了出来。象牙之下,30多件保存相对完整的青铜器惊艳了世界,大口尊、青铜罍、顶尊跪坐人像……本次考古发掘领队雷雨赞叹道:“尤其它们奇特的造型,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水准。比如顶尊跪坐人像,完全表现了古蜀人把中原地区青铜文化为我所用、进行天马行空改造的风格,古蜀人的浪漫和艺术创造力,可见一斑。”有专家预测,如果3号坑与2号坑文物堆放特点一致,更深的坑底应该还有玉器出现。

图说:3号坑出土的大型青铜器局部 新华社图

  正在发掘中的5号坑、6号坑,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今年初,面积偏小的5号坑的泥土中金光乍现。考古人员小心清理出附近填土,一块皱皱巴巴的金箔渐渐露了出来——再经过提取、清洗,一件重达280多克的金面具露出了瑰丽的真容。虽然只有半张残件,但这次所发现的黄金面具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比完整的金沙大金面具还要大。如果能够完整发现,这件黄金面具预计总重量超过500克,这比目前国内所出土的商代最重的金器——三星堆金杖(重463克)的重量还要重,将成为目前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重的金器。同时,这件黄金面具厚度非常厚,不需要任何支撑,就可以独自立起来。

图说:5号坑出土的残缺金面具

  此前在三星堆遗址中就发现了金面罩、金杖、金箔饰、金料块及金箔残片等多种金器,不仅种类丰富,量多体大,而且作为权力之象征而运用于祭典隆仪,都体现了古蜀人的金器崇拜。这与在国内同一时期其他遗址中主要以玉器、青铜器作为祭祀品相比,非常特殊。此次发现的这件黄金面具,则为古蜀文明中对于金器的崇拜,又增添了一大实证,同时其本身也携带着许多神秘信息等待揭开。

  与5号坑“对望”的6号坑则相对“平平无奇”,目前发现了一件长约1.5米的木匣子,外廓碳化、可见朱砂,其中尚未发现肉眼可见的器物。不过,这类木匣子之前在成都平原甚至四川盆地都很少见,为研究祭祀行为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

图说:6号坑发现了神秘木匣子

  贴6号坑的7号坑和面积最大的8号坑(17.8平方米),今天上午正在火热地进行发掘工作。虽然还没有文物“露头”,但此前勘探发现,8号坑有金器和青铜器、象牙等迹象,相当值得期待。尤其在填土堆积里,工作人员已经发现了大块红烧土,初步判断是木或者竹构泥墙的残块,从体量推测可能来自神庙、宗庙或者宫殿等大型建筑。据悉,各考古坑的填土已开始进行碳14测年。如果它们最终确定年代不同,将对几座坑的性质判断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图说:8号祭祀坑发掘场景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恒温恒湿控氧 精准及时


  “现在的工作条件,简直和我们当年天壤之别。”曾主持发掘过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的领队陈显丹不无羡慕地感叹。祭祀坑发掘现场,安装有8台400万星光级网络摄像机,1台工业全景相机,专门用于考古过程的全程记录,实现实时传输到现场应急会诊室,通过专家会诊系统实现远程文物会诊功能。发掘舱环境调控系统既可调节温度(20-25℃),还要调节湿度(80%)。文保人员在手机软件或者电脑上的监测终端,便可随时查看仓内温度、湿度。甚至,通过监看系统,还可以密切跟踪着仓内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含量。35年前,三星堆1、2号祭祀坑出土文物中,曾附着有矿物质颜料,这次要怎么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可能导致的颜料褪色?除了后续文物保护,仓内二氧化碳浓度通过监测,始终严格控制在合适的水平。3月初的某个下午,3号坑的监测系统捕捉到了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浓度,那是因为现场除了考古队员,还多了一批拍摄纪录片的工作人员。尔后,现场考古人员无情地把“闲杂人”全部清场。

图说: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保护大棚以及其内的挖掘仓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并不算宽敞的考古工作仓内,除年轻的脸庞和热忱的眼神之外,载人系统、起吊装置、纹理采集装置、3D/光谱信息采集装置……一套多功能考古操作系统上天入地,“这次发掘还引进的多功能考古操作平台,不仅可以载人进行悬空清理易碎文物,还可以装载文物出坑;既可以进行高光谱分析,也能三维扫描和摄影等信息采集工作。”四川省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主任谢振斌介绍说,“之前,往往是整体提取文物回实验室进行研究。现在,我们是直接把实验室前置到考古现场,考古再也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状态。”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精细化考古,让文物应急保护更加精细、准确、及时。而集中使用这些设备,目前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属创新。

图说:7号祭祀坑发掘场景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从探沟式勘探,到洛阳铲钻探,再到物理勘探,记者在现场看到,发掘设备在手铲等传统工具之外,如今还多了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扫描电镜、超景深显微镜等并不为大众熟悉的黑科技。考古大棚角落,有机实验室、无机实验室、应急分析实验室、微痕应急保护实验室、文保工作室、考古工作室则一字排开,此次发掘肉眼几不可见的丝织物痕迹、碳化稻、竹和阔叶林树种等遗存,便是在这里,考古人员借助各种高新仪器找到。

图说:应急分析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在分析挖掘出的土壤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图说:微痕应急保护实验室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大棚内,考古人员白衣白鞋白帽,一派井然。大棚外,三星堆遗址的进一步勘探,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三星堆曾经的生机与灿烂,三星堆的聚落结构和社会形态,三星堆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这场多科学融合、多平台合作的考古发掘,相信将为我们继续探寻古蜀文明,一一寻求解答。(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孙佳音 四川广汉今日电)

图说:三星堆遗址的进一步勘探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相关链接|小设备,大智慧


  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 :物理性原位无损检测分析设备,可获取文物表面的元素组成和相对含量。设备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小巧便携的特点,在考古发掘现场,可以快速了解检测对象的材质。这次三星堆发掘,主要应用在检测青铜器、象牙和金器上。扫一扫,成分便知。

  激光共聚集拉曼光谱仪 :可以实现原位无损或微损分析,检测范围广,有机或无机物均可分析,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精准性高,可对样品表面进行微米级的微区检测。此次发掘,主要应用在锈蚀物和颜料分析上。

   扫描电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物体表面微观形貌和结构信息,具有高分辨率,放大倍数高的特点。此次发掘过程中确认丝绸及纺织物痕迹等环节,就大量使用了这种仪器。

图说:数千年前的三星堆文明仰望星空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