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百年前的“曙光”照耀中国,百年后的“曙光”对话历史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孙佳音     作者:徐翌晟,孙佳音     编辑:江妍     2021-05-13 13:32 | |

  今天起,在杨浦滨江毛麻仓库内举办的“曙光——红色上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艺术作品展”正式向公众开放,通过影像、装置、雕塑、曲艺、诗歌等十余种艺术形式,让观众全方位沉浸式体验党的光辉历史,与革命先驱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如雕塑作品《龙华24烈士》创作者李乾煜所说:“我心中汇聚的情感有强烈的愤怒,也有一丝丝浪漫,24位烈士风华正茂的生命静止的一瞬,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要撼动观者的心灵。”

展品《曙光》-王凯_副本.jpg

图说:展品《曙光》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细微之处的真情


  第一版块“东方破晓”表现了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上海为中心,探讨求索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之路。巨幅国画长卷《求索》一旁,是由上海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李守白领衔创制的大型剪纸长卷《百年征程》,以中共一大会址为起始,串起中国五大革命圣地和北京天安门;由顾绣和海派石雕工艺分别创作的《共产党宣言》作品一柔一刚,再现了中国革命的星火初燃。顾绣第三代传承人陈华琼说:“绣《共产党宣言》封面上的字,要用的丝线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粗细。”

展品《共产党宣言》(顾绣)-王凯_副本.jpg

图说:顾绣作品《共产党宣言》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民族脊梁”展厅内,《义勇军进行曲》乐谱以悬吊黄色飘带形式贯穿全场,飘带上浅浮雕刻乐谱,通过灯光、场景互补的形式组成大型装置作品,现场通过留声机装置,播放第一批黑胶唱片国歌的音乐声音。1935年出版的《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是收藏家陈沫珍贵的藏品之一。“虽然当年《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发行量不少,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钢针唱片’磨损度大,播放几次之后就会破损,能够保存下来的并不多。当时,《义勇军进行曲》的出版让日本侵略者十分紧张,他们到唱片公司阻止唱片的出版,要求销毁已经出版的唱片,这导致了这张唱片有一段特殊的历史——不得不拿到印度生产再迂回国内销售。”1940年,对中国抗战抱有深刻同情心的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用英文演唱了该曲,并在1941年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为其撰写了序言。

大型装置作品《义勇军进行曲》-王凯_副本.jpg

图说:装置作品《义勇军进行曲》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创作之时的体验


  在四楼第四版块“碧血丹心”,雕塑家李乾煜创作的长4米、宽2.2米的血色雕塑《龙华24烈士》是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体量最大的,时间凝固在24位烈士面对死亡的那一刻,人物的形象有如国画大写意的笔法,充满了狂风骤雨横扫而过的力量感,处于视觉中心的林育南烈士手臂高举直指天空,如同对着苍天发问;身边的恽雨棠、李文是一对夫妻,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互相倚靠着,在绷紧的氛围中又闪过了一丝柔情;最年轻的烈士欧阳立安,虽然牺牲时年仅17岁,但在整个画面中,他用身体支撑着倒下的同志……

  雕塑的红色底座尤显厚重,象征着掩埋烈士遗骨的土壤,还原被鲜血染红的大地。“这些烈士的事迹对我们并不陌生,他们都曾经出现在中学课本的鲁迅文章里,这次的创作让我重新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每一个人。”李乾煜说。

展品《龙华24烈士》-王凯_副本.jpg

图说:雕塑作品《龙华24烈士》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策展团队深入挖掘“党史”和“文艺”资源,力求把红色文化融入大众生活,为上海红色文化建设提供艺术思考。展期内还将开设“艺术党课”和播放红色老电影。

  为吸引更多青少年观众参与学习党史,主办方还在展览一楼设立“红色文创手工坊”及“红色文创展示区”,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可使用、可体验的文创产品,体现“红色+文创”“红色+文教”的理念,通过对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让红色精神深入上海的城市肌理,让更多市民游客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展览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创作选题,并由上海市文联组织艺术家围绕“上海——党的诞生地”这一重大主题内容,聚焦1921年至1949年的红色上海,展出的252位艺术家的388件作品,是从征集或邀约的逾万件作品中遴选而来,除历史档案照片和实物外,所有作品均为原创。(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马上评|历史连接未来


展品《求索》-王凯_副本.jpg

图说:10米长卷《求索》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杨浦滨江,有着百年历史的毛麻仓库静静矗立,56根闪闪发光的金线以放射状的形式覆盖整幢建筑,远远望去,像黎明之际出现在天边的第一缕曙光。仓库往西两三百米,就是黄浦码头旧址。100多年前,包括聂荣臻、葛健豪、向警予、蔡畅、蔡和森、周恩来等,一大批有志青年为探求救国救民道路远渡重洋,从这里踏上了追寻真理的新征程。展厅中,唯一一幅传统中国画——10米长卷《求索》,描绘的就是这个留法的群体。这件作品由9位上海青年画家联合创作,生动呈现了当时革命青年的理想和信念。

  用团队的、接力的创作,展现更广阔的、连绵的历史进程,在这次展览中并不鲜见。另一方面,十几种艺术样式、表现手法,大胆跨界,主动融合,来呈现同一个主题,亦是展览的特点。布展团队还特别设计了由上百个金属框架结构和光控形成的英勇就义、奔赴刑场的英烈通道,近处是烈士的图像姓名,生卒年月随参观者移动明暗变化,地面铺上了铁链,行走其上金属碰撞,犹如脚镣在铐。而路的尽头,是解放的号角,是黑暗散去的光明,是久寒之后的春天。

  艺术家的努力创作,是为了让每一个参观者更沉浸,也更好地与历史连接,并在与英雄对话中得到感悟,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孙佳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