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一百多年前的豫园和龙华塔是什么样?这个展览上可以仔细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沈毓烨     2021-05-23 17:49 | |

昨天在大众文化艺术中心开幕的“晚清碎影原作展”上,有31张照片出自19世纪末那些远道而来的外国摄影名家之手,从这些照片上可以看到一百多年前的上海城市景观。

1839年发明的摄影,在1842年进入中国,1852年就有摄影人哈斯本德涉足上海的记载。1868年在上海创刊的《中国》杂志(China Magazine)是第一本采用将原版蛋白照片粘贴入册的出版物。随着中外交往增加,贸易的繁荣,上海逐渐发展成远东摄影文化的中心。众多外国摄影名家来到上海,此次展览涉及的李格朗(Louis Legrand)、汤姆逊(John Thomas)、桑德斯(森泰,Williams Saunders)、布莱克(John Black)、坎米奇(Henry Cammidge)、怀特(White)等都是其中的代表。随着照相器材的工业化,中国摄影师在上海的商业摄影呈现了第一次繁荣期,宜昌、苏三兴、丽珠、宝记、公泰、耀华等知名照相馆相继诞生。此外,《远东》(The Far East)杂志也于1875年从日本移师上海。

图说:摄于 1880年代的 《龙华塔》 主办方供图(下同)

这次晚清上海原作收藏展精选了31张原版蛋白照片。蛋白照片是19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摄影媒材和技术,蛋白照片是用蛋清混合感光剂制成的照片,1900年前的老照片大多为蛋白照片,这种照片色彩偏暖色,感光度低,在当时无法以底片放大,而是从底片直接晒印,但稳定性不高,容易受保存环境的影响。蛋白照片具有颗粒细腻、影调丰富的特性。由于其制作复杂价格昂贵,蛋白照片的技艺在20世纪初逐渐失传于国内,留存的多流散于国外,加之100多年来的社会动荡,几乎摧毁了国内的原版蛋白照片收藏。此次展出的为近年来从国外回流的精品,它们均具有史料、文物和艺术等多重价值,记录了城市景观、民俗人文,时尚文化、人物肖像等视觉资讯,承载着19世纪摄影科技和技法和媒介,包含了摄影艺术原作的生灵和魅力。它们不仅展现了最早被摄影术记录下的沪上景观,也承载着当年上海摄影艺术生态,不仅为上海的建筑史、艺术史、美术史、文化史、传播史和中外交流史等研究的原版史料,还为上海的文博机构收藏19世纪上海摄影艺术,重构世界摄影史的亚洲脉络,提供了独特的中国视角和研究的参考体系。

图说:摄于1890年代的豫园九曲桥

比如有一幅摄于1880年代的《龙华塔》,作者不知名。上海现存最早的古建筑景观之一龙华塔,相传始建于三国,后多次重建,现状为1954年依据史料所修缮。展出的这张蛋白照片拍摄于150年前,留下了这座承载着厚重上海历史文化的古迹的晚清倩影。还有摄于1890年代的豫园九曲桥、荷花池和茶楼景象。豫园九曲桥由潘允端始建于1559年,后多次重修重建。从这张130年前的原版照片上依稀看到这些建筑的在晚清时代的风貌。(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