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折扇”轻启送来雅致“中国风”,宛平剧院今晚“华丽归来”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沈毓烨     2021-06-23 22:18 | |

今晚,历经5年改扩建,拥有三十余年历史的宛平剧院再度归来焕然一新。一把雅致的“中国折扇”在夜幕中缓缓开启,清风拂过耳畔,隐隐闻得古老的戏曲之声。

微信图片_20210623205948.jpg

图说:宛平剧院今晚华丽回归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距离宛平剧院开台演出还有一个小时,就有戏迷和市民观众排队入场,他们兴致勃勃地在旋转楼梯旁自拍,自下而上带入“折扇”场景;他们拿着戏单轻声品评,相约之后还有哪些场次不可错过;从大门口到剧场里,随处都能听见新开台的宛平剧院带给戏迷观众的惊喜——“这剧场造得真漂亮,没想到老底子的宛平影剧院乃么看起来嘎嗲了。”“停车子也方便了,从宛平南路路口进来就好,不用转到高架辅道了。”“座位老适宜,视野也好。”


名家荟萃 经典流芳


今晚的开幕演出以“恰是百年风华”为主题,整个演出季汇聚来自京剧、昆剧、越剧、淮剧等10个剧种的众多戏曲名家。越剧联唱《经典流芳》能听到经典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章瑞虹和陈颖短短几句唱,瞬间将现场气氛点燃;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史济华带着年轻演员们同唱《祥林嫂》,几分钟的表演尽在人物中,让人入戏;经典越剧《红楼梦》真是“听上百遍也不厌倦”,杨婷娜、忻雅琴、王婉娜、李旭丹等越剧青年演员的表现可圈可点。

微信图片_20210623205918.jpg

图说:演出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高科技的舞台赋予传统戏曲表演崭新的观演体验,“传闻”中能自由拆分组合升降的舞台、近10根透明LED屏柱让整个舞台充满玄幻感,仿佛穿越到那遥远的时空,在青山碧水中、亭台楼阁间听一曲悠悠水磨腔,让人心醉。中生代昆剧名家黎安、沈昳丽一袭粉色的戏服,映衬着水墨一般的多媒体布景,有戏迷说:“这样的《紫钗记》还是头一次体验,很是别致。”

宛平剧院的开台意味着上海又多了一个戏曲专业剧场,整台开幕演出也是戏曲人的狂欢。京剧名家蓝天、熊明霞献演的《四郎探母》,评弹名家高博文、盛小云合作的《枫桥夜泊》,还有扬剧王子李政成带来的《武家坡》,梨园戏名家曾静萍倾情演绎的《董氏与李生》,越剧名家钱惠丽、王志萍携手的越剧《双飞翼》等都让人感叹值回票价。而压轴的戏歌《唱支山歌给党听》在熟悉的旋律中融入戏曲意味,朗朗上口的同时又让人回味无穷。

微信图片_20210623205935.jpg

图说:高博文、盛小云合作《枫桥夜泊》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细致体贴 藏于细节


既然是专业戏曲剧场,就不得不为老年戏迷们多考虑些。走入剧场,就会发现,无论是检票口、电梯口还是旋转楼梯边,都有身着暗红色斜襟旗袍的服务员“随侍”,年纪大的老伯或是阿婆,他们都会主动搀上一把,送上旋转楼梯前会提醒他们注意脚下台阶,或是推荐使用旁边的电梯。

剧场的座位设置宽敞舒适,恰好的坡度保证了观看视野,而最末一排座位后留出了足有60公分的通道,以保证轮椅通过。在末排座位后的墙边,还在适当的高度做了弧形扶手,既能让老年戏迷把着扶手找座位,也能让站立的观众得以倚靠。剧场入口处,服务员的工作位摆放着毛毯,剧场外入口处亦可凭票取毯,以免穿得少的观众在有空调的剧场中着凉。

微信图片_20210623205926.jpg

图说:剧院大厅特设了宛平剧院新冠疫苗接种点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而最让人惊喜的,是在剧院大厅特设了宛平剧院新冠疫苗接种点,未曾接种疫苗的观众可随到随接种。柜台后的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为剧场特设的接种点,在别的点接种可能需要在现场留观等待,但在这里接种,可直接进剧场边看戏、边留观,若有任何不舒服,我们能马上把观众带出来进行紧急处理。”(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记者手记丨高架旁的“夜明珠”

夜幕低垂,月明星稀,越是这样将夜未夜的时分,越衬得内环高架旁的剧院格外璀璨。今夜,无论驾车从内环高架哪一头路过万体馆的人,都能看见宛平剧院那把雅致的“中国扇”闪耀的光芒。历经五年的扩改建,这个拥有30余年历史的老剧场再度归来“焕然一新”,而周边老百姓也迎来了又一座家门口的好剧院。

微信图片_20210623205954.jpg

图说:演出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作为享誉百年的戏码头、备受期待的未来的亚洲演艺中心,上海这座不夜城最大的魅力就是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好戏连台,无论在城市哪个角落都有剧场。1988年,“宛平”初建就是服务于西南地区的市民,满足他们日常观看演出的需求。那时,城市发展还不似现在,宛平地区虽算不上城市边缘,也属外围,而如今,置身内环旁的宛平剧院依然属于市中心范畴,西南大方向上,闵行高架路到底都有城市剧院坐镇。

现如今,夜晚驾车在上海高架道路上,随处都可见剧院的灯光。延安高架路自西向东,能看到蝴蝶兰般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开到中心城区,左边能远远能望见水晶宫殿般的大剧院,而右手边就是90多岁的上海音乐厅。南北高架一路向北,还能看到金菠萝般的马戏城……这些剧场犹如一颗颗夜明珠,映照着城市的夜空,也为热爱艺术的上海人点亮一盏心灯,在平凡生活中注入一道光。(朱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