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推出展览《乔治·康多:图像殿堂》,这是乔治·康多在亚洲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个展。乔治·康多的极有辨识度的“小丑”面孔,在近年成为了国际拍卖行上的热门标的,展览呈现200余件绘画、雕塑及素描作品,聚焦于康多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创作的重要作品。
图说:展览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下同)
乔治·康多1979年移居纽约,迅速成为东村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彼时新浪潮音乐、涂鸦艺术、挪用创作兴起,重新定义了此后多年纽约的创意版图。到了80年代初期,康多的绘画手法将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其它20世纪先锋运动艺术风格相结合,如卡通形象与世俗图像,创造出一种全新表达,称为“人造现实主义”,康多并没有顺应观念艺术的趋势,而是勇敢逆行,成为回归绘画潮流的先锋之一。
本次展览以全新的绘画作品“蓝调图像”系列为起点,这一组蓝色作品是为上海展览度身定制的。在该系列作品中,康多结合自由的笔触和象征符号,重塑了传统的画面语言,灵活运用蓝调与自由爵士等音乐元素,谱写一曲视觉的“哀伤挽歌”。谈到这些作品,康多形容它们为“在新冠疫情时代下被迫适应‘新日常’的无奈与悲叹”。
图说:《A小调布鲁斯》
40多年来,康多将历史上多种画派风格化为己用,由此创造出大量的精彩作品,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类心理的探索,又隐含着被他称作“假冒大师画作”的风格。观众将在此次展览中一睹他变化多端的风格。
在一层内侧展厅,30多幅“康多式”人物肖像画填满了龙美术馆一整面展墙,观众宛如走进巴黎沙龙的会场。康多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物面相的想象力,创作出一幅幅怪诞角色的肖像画。这些角色散发着神秘气息,又好似荒谬的小丑,演绎着一出出悲喜剧。
图说:展览现场
在“美国之翼”系列中,康多以丝网印刷描绘出美国垃圾食品、B级片电影及电视角色等社会现象,将其对美国文化肤浅一面的嘲讽体现无遗。
展览末尾将展出70余件素描和雕塑作品,素描中既有艺术家少年时代创作的草图,也有近年来为创作油画与大型作品而潜心研究时创作的底稿。这些绘画跨越了40年的岁月,让上海观众了解康多热情洋溢的创作过程。
展览持续到11月28日。(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