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寻宋江南|“待无恙”系列热度不减,长三角四大晚报纷纷推荐名胜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旭颖     作者:吴旭颖     编辑:陆玮鑫     2021-12-08 13:24 | |

新民晚报制作的“寻宋江南“主题海报

  “待无恙,多来往,共江南。”长三角四大晚报的暖心互动和热情邀约,持续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连日来,几家晚报纷纷推荐当地的宋朝名胜,将一颗颗几乎被游客忘却的“遗珠”拾起,串成一条条精彩的“寻宋”路线。

  12月3日,新民晚报以一个通版的篇幅,正式拉开“寻宋江南”的上海之行。首站的松江方塔园,古塔建于北宋,经历过8次大修,综合了唐宋文化的高贵和秀美,古韵十足。昨天,上海之行又来到第二站——有“吴中第一”之称的嘉定孔庙。通过新民晚报的镜头和文字,网友们“远观”礼制建筑的庄严肃穆,又“近看”江南建筑的素雅灵动,不禁感慨“仿佛触摸了江南文化的底蕴”。

  苏州也成为此番寻宋之旅的焦点。姑苏晚报邀请曾写下《苏州通史·五代宋元卷》的戈春源教授,为读者开出四张“苏州寻宋路单”,涉及抗金历史、文人韵事、民间生活、建筑遗址等方方面面。此外,姑苏晚报还带人们去苏州博物馆里挖掘“宋代宝藏”,舌尖上的“美味”、最早的雕版印刷广告等,都令人大开眼界。

12月3日,新民晚报相关报道

  同期,钱江晚报和扬子晚报也一齐发力,将目光放至更广阔的领域和地域。12月4日,钱江晚报将上海、南京、苏州、湖州、绍兴、宁波等苏浙沪多个城市的宋朝古塔综合到一起,推出两条“访塔之旅”路线。扬子晚报则以宋朝文人的作品为线索,先以冯宁版《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帮读者“穿越”至宋朝的金陵城中,又以马远的《十二水图》让人们感受宋朝美学,还带大家在名列“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南京惠济寺中,吟诵秦少游、苏轼、王安石、贺铸等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

  “寻宋江南”,一处一景,处处是风雅,还吸引了不少艺术名家加入。

  上周末,上海昆剧团创作团队专门谱曲,两位青年演员献演,以东安公园为舞台唱出“待无恙、多来往、共江南”的美好期许。婉转的水磨腔,交织在秀美的江南园林之中,愈发令人心醉。视频在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十分上海”视频号发布之后,不少戏迷也前来评论点赞。网友“黄山”留言:“致敬!致谢!新民晚报和上海昆剧团为弘扬和振兴江南(长三角)戏曲艺术文化,合作创新。‘待无恙,多来往,共江南’,一曲水磨腔唱响中国最美曲声!”随后,新民晚报记者晏秋秋也在视频号转发,并感慨道:“听昆曲,方知江南如许。江南是千年风流,也是烟雨红尘。”钱江晚报、姑苏晚报、苏州日报等多家媒体也进行了转载。

  无独有偶,相声大师马季的苏州弟子刘喜尧也录制视频,用苏州话、上海话、杭州话、南京话四种方言,带来一段“四地话江南”的表演,展现江南水乡吴侬软语的魅力之余,也替四地人民一同表达了对“待无恙”系列温馨策划的赞许。从艺多年,刘喜尧对苏州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入的理解,他认为,“‘待无恙,君再来,访苏州,探江南’,这些文章和网友评论都不是凭空产生,有其土壤和根基,正是源远流长的江南文化滋养了这样的城市精神。”(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