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环球 > 正文

新民环球 | 盘点2019(8)地区局势:从欧到美 乱字当头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杨一帆齐旭     作者:杨一帆齐旭     编辑:杜雨敖     2019-12-31 13:26 | |

关键字:乱

2019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我们从“独狼”制造的恐袭中看到了仇恨,从欧洲拉美中东的社会动荡中看到了愤怒,从一幕又一幕“脱欧”闹剧中看到了厌倦。

2019年的世界,愤怒寻找着出口,孵化出各式各样的离乱,而这些离乱又酝酿着新的愤怒……怎一个“乱”字了得。

2019年的世界,从中东到拉美,从欧洲到美国……在民粹主义的推波助澜之下,人们变得越来越愤怒,越来越不能聆听不同意见,更可怕的是,这种情绪,在年轻人中间,得到最大的宣泄。

图说:2019年10月,智利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30日,总统皮涅拉 宣布取消11月和12月分别在首都圣地亚哥举办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气候大会。 图GJ

恐袭频发

冤冤相报何时了?

去年,许多国家上演形形色色的“乱”,有政局动乱,也有社会混乱,但一种“乱”是这一年所有人不得不共同面对——复仇式恐袭。

过去的恐袭,往往是来自伊斯兰世界的极端分子将枪口对准西方世界。而在2019年,“复仇”成了发动恐袭的引子。信仰基督教的白人和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轮番成为施暴者与受害者,“独狼”以暴制暴的剧情不断上演。

3月15日,写下1.6万字“杀人宣言”的澳大利亚白人男子塔兰特在新西兰基督城的清真寺无差别射杀,打破了这里“有天灾、无人祸”的安逸生活。紧接着,复活节期间斯里兰卡的教堂、酒店里的炸弹袭击,宣示着对白人恐袭的报复。这一年,还有美国加州吉尔罗伊市大蒜节上深受极端种族仇恨言论影响的19岁少年枪手,在赎罪日冲进德国犹太教堂直播杀人过程的德国公民斯特凡……一次又一次的恐袭迫使人们不禁提问:冤冤相报何时了?

枪声在世界各处响起,而不满与愤怒的情绪也传播开来。

中东乱象

治理比安全更难解

与其他地区相比,中东地区的乱象格外不同。在这里,地区安全与国内治理问题十分突出,且错综交织。在美伊关系更紧张、叙利亚战局再度复杂化的同时,苏丹、伊拉克和黎巴嫩等多国深陷国内抗议的浪潮,曾经被西方高度赞颂的“阿拉伯之春”的余毒正逐步显现。

今年,美国与伊朗数度走到兵戎相见的边缘。6月,伊朗击落一架美国先进无人机后,特朗普几乎是在导弹射出前的最后时刻叫停了对伊朗的军事报复。虽然足以使中东再次变色的大战暂时得以避免,但美国持续不断的增兵,史上最严石油禁售令和全面经济军事制裁,尤其是多国油轮和沙特油田离奇遇袭,在搅动世界原油市场的同时,仍将是中东在未来一年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在热战持续的叙利亚,一度已浮现在地平线上的和平进程,却因土耳其在10月展开的“和平之泉”军事行动再被打断。更严重的是,土军的贸然行动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孤立无援的库尔德武装迅速同叙利亚政府妥协,叙国内力量格局重新洗牌;美国突然从土叙边境撤军,再次失信于世界,留下权力真空;新一轮难民潮已然出现,欧洲国家对土耳其和美国愤怒不已,北约内部分裂加剧。

图说:“和平之泉”行动启动后,土耳其军队开进叙利亚北部 图GJ

此外,战事不时激化的也门、利比亚,人道主义危机依旧,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和谈也前景不明。

中东“热战”足够吸引眼球,但更多的地区国家并不太平。这一年,从苏丹到埃及,从伊拉克到黎巴嫩,游行示威不断,政治动荡加剧,和平与发展成为奢望。“阿拉伯之春”许诺的春天并没到来,整个地区反而在寒冬中沉沦。

纵览2019年中东,传统安全矛盾依然尖锐,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在激化。迄今为止,示威浪潮已导致黎巴嫩、阿尔及利亚、伊拉克等国政权更迭,而这一趋势很可能延续至2020年。另外,在“阿拉伯之春”中推翻卡扎菲统治的利比亚,逐渐沉寂的内战又有战火再起之势。

美国撕裂

大选年前赌上国运

2019年的华盛顿,大戏轮番上演。少有人会想到,年初史上最长的政府停摆,仅仅是给共和与民主两党斗争的白热化“热身”,而年末会以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被众议院弹劾的总统收尾。

从2018年末至去年1月25日,美国联邦政府由于预算不足,停摆35天,创下历史之最。表面上看,这是因为国会不同意修建美墨边境隔离墙,但本质上却是民主共和两党之争。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党争进一步尖锐化。

尽管特朗普在“通俄门”调查中涉险过关,但当他擅自决定从叙利亚撤军后,民主共和两党决裂。之后的“通乌门”成为民主党发起反击的绝佳机会。时至今日,特朗普以对乌军援为条件要求对方调查政敌一事是否真的滥用职权已不重要,因为民主党人控制的众议院已完成对他的弹劾,接下来轮到控制参议院的共和党坚决保卫总统了。但经此一战,白宫内部安保的混乱与两党对立暴露无遗。

图说:美国人在白宫外举起写有“弹劾”字样的纸牌  图GJ

两党的撕裂肉眼可见,但党内的撕裂也随着大选年到来愈发清晰。不同于特朗普在共和党内一人独大,民主党患上选择困难症,找不到一个能在多元和分裂政策取向中凝聚共识、打倒特朗普的人。

2020年,美国注定在不断撕裂中走向大选,再次经历国运的赌博。

欧洲坍塌

心不齐而力更不齐

大西洋彼岸,4月15日夜,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熊熊烈焰中倒塌,而欧洲人数百年来积累的自豪感与价值认同似乎也随之坍塌。

在作为现代欧洲文明发端的法国,2018年年末发端的“黄背心”运动继续贯穿2019年始终,而养老金制度改革引发的全法大罢工至今没有消停的迹象。面对国家财政危机,究竟是维持现状、走一步算一步,还是进行劫贫济富式的改革?从市井小民到高知名流,从火车司机到医生律师,这个问题撕裂了法国社会。以至于2019年年末,一个“乱”字当之无愧地成了法兰西的年度词,骄傲的“高卢雄鸡”难再骄傲。

图说:梅姨泪流满面辞职 图GJ

英吉利海峡的另一边,从“脱欧”僵局中暂时解脱的英国人在这一年中,无奈地见证了“脱欧”协议一遍遍在议会遇阻,目睹了首相府前特雷莎·梅痛哭流涕宣布辞职,被迫在威胁要无协议“脱欧”的约翰逊和立场不明的科尔宾间“差中选优”……“相当坎坷的一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圣诞致辞中说出了英国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打了翻身仗的保守党领袖约翰逊也表示,希望民众“反思过去,迎接美好的一年”。但新一年能否翻篇?英国会不会真的无协议“脱欧”?不想“脱欧”的苏格兰人会不会真的“脱英”?这些都将是长假后的英国人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更何况接下来与欧盟的贸易谈判必然又将上演新的拖沓剧情。

再放眼整个欧洲。每五年洗牌一次的欧洲议会原本关注度有限,但极右翼政党利用难民和非法移民议题在法国、英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国胜出,成为欧洲议会选举的大赢家,意料之中,但也足够震撼。而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离世,为欧洲更添一抹悲凉。他恐怕想不到,当年他与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共同推动的法德轴心已成明日黄花。现任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北约脑死亡论”不仅刺激了美国,也让人们不禁怀疑他与素来支持欧盟一体化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是不是打算将分歧公开化了。法德裂痕已然显现,遑论新老欧洲早就存在的分歧。而心不齐力更不齐的欧洲,只能进一步沦为美国的战略附庸。否则,新一届的欧盟委员会不会一再难产,而年关之际面对美国对“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横加制裁,德国也不至于只能口头抗议。

拉美崩溃

危机“传染病”发作

与欧洲相比,左右两翼向来高度对立的拉美过得更是冰火两重天。在智利、阿根廷等右翼执政的国家,轻者发生政权交替,重者则陷入沉重的社会危机。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左翼执政的国家,也纷纷在国内遭遇巨大的政治危机。

10月25日,上百万人突然涌上圣地亚哥的街头,让智利这个拉美“模范生”黯然失色。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原定在那里举行的年度APEC峰会由此告吹。但就在10月初,智利总统皮涅拉还不无骄傲地公开表示,“当前拉美政经局势动荡,而智利是一片真正的绿洲”。

表面来看,智利乱局来得激烈且突然,但根源却是在数十年稳定与繁荣之下隐藏的贫富分化,大众民生日益艰难。这也是拉美世界的“老病根”。长期以来,拉美因各种原因被捆绑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并因只能提供以原材料为主的初级产品处于边缘的位置。因此,拉美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格外敏感,抗风险能力很差。而且,这种现象与左翼还是右翼执政关系不大。

在左翼长期执政的委内瑞拉,国际油价涨跌引发的经济危机在委内瑞拉演化为政治危机。以总统马杜罗为首的委政府和以瓜伊多为首的反对派之间缠斗的同时,美国不顾委国内民生艰难实施广泛制裁,大力支持反对派,鼓动美洲国家组织孤立马杜罗政府,可谓是委内瑞拉乱局持续至今最大的外部推手。在年末突然政治变天的玻利维亚,美国的影子同样存在。

除上述国家外,在阿根廷、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洪都拉斯等多个拉美国家,今年都爆发了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或骚乱。虽然经济困境多是这些抗议的主要原因,但长期根植于拉美的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以及相对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才是导致拉美脆弱性的根源。

同时,拉美国家内部左翼与右翼长期的尖锐斗争,选举政治的盛行,特别是美国的长期介入,又导致“左极必右,右极必左”的现象较为普遍,往往缺乏能够一以贯之、促进稳定和发展的长期政策。

年轻一代

2020该如何冷静?

一系列热点此起彼伏,一连串国家动荡频发,天下已乱,而年轻人的身影往往闪现其间。

他们出生在最好的时代,享受了全球化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但他们也正在经历可能是最坏的时代。代际财富差距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他们希望“留欧”而政府却在推动“脱欧”,他们担心未来要面对的环境危机但议会更在乎项目能创收多少,他们在意的是民生问题而政治精英只在乎政治……

愤怒的年轻人继续着曾经的愤怒,但看不到出路在何方。对于未来,无论是佛系还是丧系,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年轻人都感到迷茫。

但释放诉求之余,人心终将思安。只是弹指间即可摧毁的世界秩序,重建却从来需要冷静与耐心。

 本报记者 杨一帆 齐旭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