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 | 乐见黑洞成“网红”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方翔     作者:方翔     编辑:吕倩雯     2019-04-11 12:57 | |

孙绍波/画

方翔/文

昨晚,上海成为全球同步发布首张黑洞照片的六地之一,不仅证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更让我们成为世界上首批看到黑洞的人。

近百年前,爱因斯坦曾两次邂逅上海,介绍相对论,在中国学术界乃至民间引起巨大轰动,当时的“朋友圈”中都是相对论的话题,连徐志摩都写过文章。虽然大家对于相对论在物理学的真正意义并不很了解,却大大激发了国人对科学的兴趣。

如果没有昨晚公布的照片,相信没有人会对如此专业的黑洞介绍有直观印象,但当我们凝视曾只存在于理论的天体——黑洞时,一切又那么具体,这或许就是黑洞照片的最大意义。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习总书记指出,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历史上,17世纪末的科学革命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之间,是欧洲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的关键阶段,企业家、科学家和技术发明家之间的交流和传播,新技术新产品向社会基层的扩散和流动,都加速了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和环境。今天,随着新科技迅猛发展,公众对科学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此次,黑洞成为全民“网红”,必将引发公众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今天,当我们打开社交软件,可以发现不少科普内容早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网红”:一个零下35℃肥皂泡结冰的过程,可以拥有54.5万个赞和6000多个评论。人们对于看似遥不可及的科学知识,始终充满着好奇和追寻之心,这就是科学发展最肥沃的“土壤”。

如果说在近代,爱因斯坦、马可尼、玻尔等科学大家来到上海,引发中国人对于现代科学的关注。那么今天,当黑洞等一系列科学发现通过中国科学家的参与,成为互联网上的“网红”,无疑会让更多人因为了解中国的科技发展而自豪。

科学是深奥的,但也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走出神秘、走下神坛,科学也可以成为公众追捧的“网红”。今天,在大众心目中播下一颗科普的“种子”,未来我们就会收获创新的“森林”。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