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同心抗疫独家述评|将“公筷革命”进行到底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彤     作者:王彤     编辑:黄佳琪     2020-02-28 13:18 | |

网络图

王彤/文

新冠病毒带给人们的,除了疾病、痛苦和烦闷,还能有什么?应该是反思、进步和成长!

苦难是财富,灾疫是老师!这场疫情教会了大家很多,让更多市民痛定思痛、改变行为,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拒绝野味、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这也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硬核实力”。

近日,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市文明办、市卫生健康委、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向全体市民倡议:无论是在饭店、还是在家用餐,都请使用公筷公勺。倡议方还推出了一组4张的宣传海报。

倡议发出后,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广大市民纷纷点赞:上海发布、市卫健委官微在十多个小时内,阅读量就超过126万次,点赞超过1万次;新民晚报官微的调查显示,92%的读者赞成用公筷公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栏目讨论时发言踊跃,主持人秦畅说:“创下近期听众发言之最”。上海100家文明餐厅郑重承诺:率先提供并使用公筷公勺。用公筷公勺,正前所未有地迅速达成社会共识,成为健康上海的新风尚。

当然,改变用餐习惯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网友留言中有担忧,现实生活中有阻力。之前使用公筷公勺未能成为市民的普遍行为,也印证了这种担忧。选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发出使用公筷公勺倡议,有关方面是有考虑的。既借助防疫期间大家健康意识高涨,强化公筷意识,减少交叉污染,防止病从口入;也得益于上海开放、包容、创新的品格,常有移风易俗、开风气之先的举措,并有一批使用公筷公勺的“铁粉”。

笔者以为,要抓住新冠肺炎防控的难得时机,乘势而上、趁热打铁,把使用公筷公勺固化为上海市民普遍的健康生活习惯,引领全国风尚,需要五方面形成合力:

首先是餐饮企业。国人追求“舌尖上的美味”,不管是合家欢庆还是朋友相聚,都喜欢围炉合餐。餐饮业生意一直很好,美食节目也一直受推崇。许多饭店遇到周末和节假日,还要排长队、“翻圆台面”。餐饮业在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时候,有责任全面提供并宣传倡导、推广使用公筷公勺。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全、健康是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其次是市民。公筷公勺,举手之劳,利人利己利社会。怎样既沿袭传统又养成文明健康习惯,降低患病风险?传染病来临时,没有局外人,广大市民义不容辞。一些人担心“使用公筷公勺很麻烦,还可能会影响亲情”,可亲情友情虽浓,却挡不住病毒传播!更何况,习惯成自然。一些坚持十年、数十年使用公筷公勺的市民表示,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拿起公筷,不难,一点都不难!健康在于自律,习惯在于坚持。

专业机构的作用很重要。这方面,掌握专业知识、具有权威影响力的医疗卫生和科普机构要挺身而出,宣传阐明使用公筷公勺对阻断病毒传播、降低疾病风险的作用,大牌专家、医务人员更要现身说法。抗疫期间,12名院士倡议用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新冠病毒,就是很好的例证。作为健康上海行动的技术支撑机构,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表示,要做上海公筷公勺行动的“多面手”:公筷公勺倡议的先手,促进倡议落地的推手,市民健康用餐的帮手。这是很好的示范!

媒体的作用不可限量。这次公筷公勺倡议书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媒体的宣传报道密不可分。上海市民的科学素质、健康素养双双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也得益于新闻媒体的长期宣传和影响。我们期待媒体在“公筷革命”中有更大的作为。

法制规范是保障。市政协委员吴悦呼吁,使用公筷并设立“公筷节”,建议有关部门制定餐饮业使用公筷的法律法规。在上海取得切实成效的公共场所控烟、垃圾分类,正是得益于率先地方立法。所以,必须通过法制规范,在餐饮场所实行公筷制,涵盖公勺的使用,让法制成为公序良俗的推进器!

我们不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我们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们相信,经过新冠病毒的洗礼,上海市民的健康意识将有质的飞跃,公筷公勺行动也将加速推进,使用公筷公勺将蔚然成风!

文末,再给大家两个彩蛋:一是古代也曾流行使用过公筷;二是使用公筷公勺,更有利于中餐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