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名校大学生,扎根社区为哪般?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方翔     作者:方翔     编辑:黄佳琪     2020-07-08 14:01 | |

什么是“520”?5根手指动一动,2只鸭蛋送孤老;“六一”可以是剁剁手,也可以是动动手;端午节,粽叶自己摘,鸭蛋自己腌,绳子自己裁……打开85后凌云街道梅陇六村党总支书记卫华的朋友圈,日常工作不再只是解决纠纷,更多的是与居民们共同打造有人文气息、人情味的社区。

图说:凌云街道梅陇六村“520”的助老活动。

像卫华这样的年轻专业社区工作者,在申城还有许多。他们服务居民、社区,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

来时缺热情 来后不想走

“饭点一到,居民们总会以‘帮我尝尝味道好不好’为借口塞下各种刚出锅热乎乎的美食。”

卫华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9年7月通过选举进入社区居委会工作,这在当时算是比较“超前”的职业选择。“一开始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情怀,也并未怀揣一腔热情,更多的是生活原因。”卫华表示,“刚开始在社区仅仅是为了有份工作,但是在工作了两年后,便觉得社区的‘炼炉’能够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迅速成长。这时,社区工作已经成了一张可以不断绘制的人生‘蓝图’,与个人的成长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图说:凌云街道梅陇六村党总支书记卫华。

卫华坦言,十多年来,社区的人、社区的事让她吃了许多“冰淇淋”,甜到冻住了“跳槽”的心;也请她吃了很多顿“麻辣烫”,用汗水泪水激励着她不言放弃。

这段时间,上海梅雨不断,卫华每逢上门查看独居老人情况,左边口袋总被塞满糖果;弄堂里喊个电喇叭,右边口袋被糕点撑满;等一身狼狈回到办公室,拖鞋已经早早送来;饭点一到,居民们总会以“帮我尝尝味道好不好”为借口塞下各种刚出锅热乎乎的美食。“对社区付出一片赤诚真心,真的是会有爱的回报的,这无疑是社区工作的最大意义。”卫华说。

2018年,凌云街道梅陇六村社区花园,作为凌云生态家的有机组成部分,入选《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徐汇实践》一书。在卫华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社区工作者的队伍中,将会激发出更多社区活力。

“十多年前,年轻人进入社区工作的少,一个街道35岁以下社区工作者凑在一起,10个都不满,我们青年社工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对于某一具体事情的处理探讨,属于见招拆招型相互支招。我们从工作中的战友,变成了生活中的朋友。”卫华说,“现今,年轻的社区工作者比比皆是,不少都是大学毕业之后直接来到社区的,我们的沟通转变成在街道党工委的研修营中共同学习成长,系统化的培训、场景的模拟以及全岗通轮岗,让大家职业化地迅速适应社区工作。年轻社工会由老书记带教,年轻人之间更多的是在工作中相互切磋。”

牵头微更新 家园变模样

“他们终于丢掉了多年的马桶,我也很开心自己的工作能真正帮助到他们解决生活中一大难题。”

作为“前辈”,卫华认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关键要靠一支坚强有力的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这些年越来越多“后浪”加入,为社区工作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也把社区融入到他们的职业规划,真正地沉淀下来,为社区居民更好地服务。

80后的淮海中路街道复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莉莉有同感。她与2017年大学毕业就进入社区工作的高莉,目前正在从事永丰村的微更新工作,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重庆南路181号底楼的公共卫生间改造。

“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高莉说,“其实一开始我什么都不懂,但是在王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与居民沟通,了解他们真正的诉求;与物业沟通,让他们在不违规违法又合情合理的前提下,在公共区域开辟一块地方给居民用作公共卫生间;与工程队沟通,让他们在有限区域内合理设计规划,让公共卫生间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还有就是与上级部门的申请与报告,让他们能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工程的进度等。最后当181号底楼公共卫生间建成的那一刻,居民都很开心,他们终于丢掉了多年的马桶,我也很开心自己的工作能真正帮助到他们解决生活中一大难题。”

曾经参与过西成里“微更新”工程的王莉莉认为,小区治理要把政府包办的“独角戏”变成社区居民参与的“大合唱”,要有爱心、有耐心、能吃苦、懂点专业知识、能够倾听居民的意见,更重要的是,不能做表面功夫,要真正解决居民生活的问题。年轻的社区工作者不仅可以在社区的微更新工程中得到锻炼,更可以提高团队工作的效率,提升社区活力。

图说:西成里“微更新”工程整治前后。

对于上了年纪的老旧小区,总会有些“老大难”问题,物业不给力,怎么办?小区停车难,怎么办?除了靠“微更新”之外,还要靠“微治理”。退伍之后回到社区工作的徐晟超目前担任的是新华路街道张家宅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其所辖的延安西路1066号路口,是个多年来受乱停车问题困扰的地方,徐晟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着实花了不少心思。

延安西路1066号路口的一条小道直通三个小区,平时人来人往车辆众多,机动车乱停现象将这条本就不宽阔的道路堵了个严严实实,有一次一辆救护车堵了好久才进入小区,居民们怨声载道。对此,徐晟超及时联系街道平安办讨论制定消防生命通道规划,在街道自治办的指导下,牵头“三不管”地带的“微治理”项目,动员周边商务楼宇的物业和酒店的管理层,利用社会力量和社区志愿力量联动治理,有效解决了这一困扰居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虽然居民区的工作犹如“螺蛳壳里做道场”,但是只要能够激发社区中各个主体的活力,就可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归属感强了 向心力大了

六年来,上海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三升一降”:学历水平、专业水平、社会吸引力提升,平均年龄下降。

社区虽小,却是组成城市的最基层的单元,无论是医疗、养老,还是学前教育、文化娱乐活动,包括垃圾分类等,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社区细节越彰显,城市治理就越精细;社区细胞越活跃,城市活力就越充沛;社区认同感、归属感越强,城市向心力、凝聚力就越大。

近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的通知》。其中提到,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助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图片来源:东方IC

上海自2015年建立起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以来,先后出台了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职业化薪酬体系、专业化发展等一系列文件,让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逐步落实,把更多热爱社区工作、善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引进来、留下来、发展好。

六年来,上海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呈现出“三升一降”的特点,即学历水平、专业水平、社会吸引力提升,平均年龄下降。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工作者5.2万人,平均年龄39周岁,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近89%,党员占比38.2%。上海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的建立,使社区工作者队伍有了自己独特的职业空间和职业价值。

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徐磊青看来,在街道和社区既定格局不变的情况下,专业设计师需要兼顾的要素和规定日益复杂,要把城市从专业精英的形式导向型设计中解放出来,向更可持续的社会导向型设计进发,也就是说需要更多熟悉社区和街道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管理中,提供更加精细、可变的人性化管理,尊重社区中每一个人的理解、表达、发展和归属感,这样才能催生出更多增加每个人福祉的城市设计,为城市发展创造出更丰富的可能。

一颗小小的种子经过时间的考验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城市不仅是生活的场所,更是成就人生的舞台。对于年轻人来说,从扎根社区开始,整合挖掘社区潜在资源,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在成就自己梦想的同时,共筑城市中每个人的美好未来。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方翔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