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人们的向往 城市的模样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方翔     作者:方翔     编辑:吕倩雯     2020-07-20 15:05 | |

刘歆/摄

方翔/文

对于第一次来到杨浦滨江的人来说,最关注的是什么呢?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昨天,不少参加“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的中央媒体记者,他们却把镜头对准了杨浦滨江的垃圾桶。在他们看来,这些工业装置模样的垃圾桶,不仅充满历史感,也演绎了城市生活的新时尚。

从曾经的“工业用地,闲人莫入”,到今天民众乐享的“生活秀带”,杨浦滨江为什么变得那么“美”,除了无处不在的工业文化景观以及“向史而新”的精心设计之外,更是在每一处都考虑到“人”的因素。以设计感十足的垃圾桶为例,后面有门可以打开,两边有孔洞可以投入,顶部还有一个烟灰缸,亦有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分类收集,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展现了以人为本。

今年6月23日,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更多公共空间、绿色空间留给人民,建设好“一江一河”,建设好“生活秀带”,让市民更加便捷地获取公共产品、更加舒心地享受宜居生活。

建设“人民城市”,关注人的需要、诉求是题中之义。2017年末,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正式全线贯通,并向民众开放。紧随其后,大量景观提升工程在物理空间贯通基础上,让滨江大放异彩,也更加拉近人们与浦江的距离,杨浦滨江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在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市“一江一河”办常务副主任朱剑豪看来,“一江一河”地区将复制推广黄浦江公共空间建设的成功经验,持续扩大45公里贯通红利,不断拓展高品质的滨水公共空间,成为上海城市空间更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重要实践区和集中展示区。

“人”是什么样的,“城市”就是什么样的。人们如何看待这个区域的过去,可能就映射了这个区域未来会向何处去。如果说过去来到黄浦江边、苏州河畔,主要是看看江景、老建筑,逛逛花园,那么在今天,这里将汇聚人们对美好城市的无限想象,因为在上海,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