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脱下军装,“上海最美退役军人”在新战场上继续冲锋陷阵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江跃中     作者:江跃中     编辑:吕倩雯     2020-07-30 12:49 | |

八一建军节前夕,一首雄浑激昂的《上海最美退役军人之歌》新歌在申城唱响:“岁月雕刻了年轻的轮廓 你的故事在这里庄严诉说 黄浦江畔 永葆本色 多少血和汗 荣耀早已铭刻……”

退役军人们,曾经在部队拼搏奋斗,为国防事业贡献青春和智慧,脱下军装后,他们不忘初心,保持本色,在新战场上继续冲锋陷阵,创业创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出力流汗,大有作为。“要在全社会构建支持退役军人实现创业梦想的良好环境。”上海一直在这方面努力着,上海退役军人们的创业创新表现更是出色出彩。

冯中保:城市平安的保安尖兵

冯中保创业,与一起“偶然”事件有关。2009年,他在上海的一家大企业给“老总”开车,老总给他的薪酬颇丰,日子过得不错。但有一件事情骨鲠在喉,深深地刺痛了他。

他的一名战友,在部队既是班长又是训练尖子,可是在地方上求职的时候,却四处碰壁,两次被“中介”公司骗光了钱财。冯中保把这位战友接到家中居住的时候,下决心要建立一家自己的公司,为有困难的战友打造一个创业就业的平台。于是,上海宗保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图说:冯中保(右)在纠正保安的队列动作。衡小波 摄

公司只有5名员工,接的第一单生意是到上钢新村的一个菜市场当保安。一路走来,历经风风雨雨,公司现已有员工8000多人,其中退役军人员工1600多人,担负着城管辅助、交通管理、生态保护、铁路巡护、景区管理、抢险救灾、大型活动安保等任务。

敢挑重担,敢打硬仗,是宗保公司的“特征”,因为它的领头人冯中保曾经是一名军人。 80后的冯中保,原来是武警上海总队的一名优秀士官。公司创立之初,冯中保就定位于城市社会综合管理辅助,积极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宗保公司执勤人员为群众站岗放哨,保一方平安,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

图说:冯中保(左)在对保安进行队列动作训练。衡小波 摄

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宗保公司将业务向生态保护方面拓展,中标了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等项目。这些项目存在面积大、巡查难等“巡查三险、工作三难”问题。“光靠人防肯定是做不到的,要配合高科技才能做到,比如我们已经在应用的无人艇、无人机等。”冯中保说。

冯中保锁定了以“专注服务城市综合管理”为公司的发展方向,将公司重心放在“技防”和“智防”领域。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将“机防”与“人防”相结合,“人防”走专业化路线,要求“一人多岗、一岗多能”。鼓励支持员工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如无人机驾驶、快艇驾驶等,使他们主动成为复合型人才,引导员工提升自我价值。

图说:敢挑重担,敢打硬仗是宗保公司的“特征”,因为它的领头人冯中保曾经是一名军人。衡小波 摄

2019年,全公司配合城管劝导流动摊贩64万多起,劝阻跨门经营43万多起,引导、摆放车辆124万多辆;配合民警盘查人员27万多人、盘查非机动车41万多次、盘查机动车5万多次;配合交警清查非法营运车辆5700多辆、交通疏导55万多人次。大数据背后,是宗保公司对工作职责的一丝不苟,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冯中保还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思想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讲奉献打硬仗、执行力强的优势,搭建展示优势和特长的平台,压担重用退役军人。公司成立了由100名退役军人组成的机动队,专门负责物资押运、临时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2019年9月,浦东新区公安局把这支机动队伍纳入浦东警保联动机制之内,随时准备配合民警处置突发事件。      

2018年,宗保公司被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浦东分会授予“退役军人之家”的称号。冯中保把黄底红字的“金匾”挂在了公司大门口,决心要把公司建成退役军人温暖的家。

退役军人在宗保公司成了“香饽饽”。不仅在任用上优先,在待遇上也“特殊”。公司做出规定,退役军人每人每月增加特殊津贴100元,是党员的另加100元学习书籍费,家不在上海的,公司提供免费吃住,在执勤工作中成绩显著者另有奖励。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后, 冯中保采取有力举措开展疫情防控,组建了由800名退役军人参加的“抗疫志愿突击队”,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兰云科:才众餐饮的出众之处

承包上海地区政府机关及医院校企食堂212个,每天为10万多人提供三餐饮食保障。2019年度,销售总额突破了6.2亿元……这样一家员工总数达3100多人的餐饮公司,15年前是由退役士兵兰云科创办起来的,当时员工只有2个人。

图说:兰云科(左四)和厨师们。严珺 摄

2个人的公司是怎么发展壮大起来的?兰云科说,“碰壁过、失败过,感觉太累的时候也曾想放弃过。但一想起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父亲一个人身上,有时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想吃上一顿肉也是一种奢求的日子,我又浑身有了力量,继续点燃了斗志和激情,更加发奋图强,想要彻底改变命运。”

1991年,兰云科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参军来到武警上海市总队,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四会教员”,1994年9月被荣记三等功一次。

1994年,兰云科脱下军装,走进农场,跨入厨房,从租田种地、食堂切配等这些辛苦的工作开始做起,运用在部队学到的本领,勤勤恳恳干活,任劳任怨做事。看到别人成立了公司,做大了,他的心也痒痒的:“我为什么不能试试?”

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摔打,兰云科也有了一些“做大”的经验和资本。2005年,他注册了上海才众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尽管他是最高负责人,但也就管着一个“兵”,仅有的一名员工。

图说:兰云科(左)在厨房里指导厨师烧。严珺 摄

公司刚刚起步时,主要是承包食堂餐厅,为上班族、打工者提供一日三餐的饮食保障。兰云科既当“爹”又当“妈”,既当管理者,又做具体事,既要学技术,又要抓安全。从早到晚,起早贪黑,几乎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食堂的工作上。

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兰云科深知这个行业是民生工程、良心事业,要持续生存、良性发展,必须确保一日三餐的绝对安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服务保障能力。

他用勤劳、诚信、安全,换来了公司经营的起色,员工开始多了,业务笔数开始上了,规模开始大了。才众餐饮有了“出众之处”。

图说:兰云科(左)在厨房点评厨师刚烧好的菜。严珺 摄

兰云科在厨房设备自动化、软件系统信息化、就餐结算智能化等投入上不遗余力,先后为医院住院病人智能化取餐柜、就餐人员人脸识别系统、点餐订餐终端设备及App制作方面,投入近1000万元。

在抓食品安全管理上,他下大力抓管理核心的能力建设,牢牢守住食品安全生命线。他尽全力完善健全标准和规章制度,在全公司长年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培训考核,200多个餐厅做到了规范统一,120多项管理制度,紧密渗透在工作一线。每一名员工、每一项操作、每个环节都教有规范、做有流程、考有标准、查有依据。公司还专门设立了8个人的安全督察部,每天分2至3个组,对各项目点不间断进行安全巡查,对查验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和处罚,确保了公司“人员管理零起点,服务保障零投诉,操作流程零失误,食品安全零事故”。

图说:兰云科(左)深入田头了解蔬菜长势。严珺 摄

公司发展了,兰云科一心想着回报社会。新型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派出7名员工赴武汉保障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200多名官兵就餐,历时75天,坚持到最后才撤离;他还通过和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优属基金会,向武汉捐款20万元和一批防疫物资。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工程进入攻坚阶段,作为一名从农村贫困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兰云科不忘红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不忘心系家乡建设。他发动公司员工先后捐助衣物、棉被4568件(床),带领工会人员把衣物棉被送到困难乡亲的家里面;他走村串户为贫困家庭和孤寡老人、失学儿童送款、送物、嘘寒问暖。

几年来,兰云科百忙之中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无论天气多么严寒,无论道路多么崎岖,连续多年奔波于江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行程3000多公里,深入到600户特困家庭,累计捐送扶贫款530多万元。

兰云科创建的上海才众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壮大,目前已发展成为农副产品供给、副食品原料采购、技能性教育培训、热链食品配送、营养膳食研究于一体的规模化、信息化、系统化、标准化的集团公司。

吴胜荣:大胜口罩的取胜之道

今年4月29日,大胜卫生用品制造有限公司突然接到一个“2000只N95口罩”的大批订单,经过了解,公司董事长吴胜荣得知,这批口罩的背后买家不是别人,正是钟南山院士。

原来,钟南山院士所在的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与国际上多家医疗机构有长期合作关系,近日,一家加拿大机构在了解到大胜口罩厂的行业资质及其生产的口罩品质后,希望购买2000只N95口罩以满足抗疫需求。钟南山院士表示愿意以个人名义向该机构捐赠这批口罩。了解到事情原委后,吴胜荣决定捐赠这批口罩。公司加班赶工,第二天便完成了2000只口罩订单并发货,同时,还额外赶制一万只口罩,捐赠给钟南山院士团队,用于助力全球抗疫。

许多年前,大胜口罩就已名声在外。2000年,公司成功完成大胜口罩欧洲的CE认证,大胜口罩正式踏上国际舞台。公司至今已开发了130多种“大胜牌”口罩,获得68个国家专利,230多张国际认证,产品销售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大胜牌”口罩获“中国民族振兴品牌”。  

大胜口罩的取胜之道,是因为公司有一位坚持创新引领的当家人,有着40多年党龄的退役军人吴胜荣。

图说:吴胜荣(左)在车间和员工讨论改进口罩生产工艺的办法。达圣 摄

1973年,吴胜荣入伍到苏州某部队担任卫生员,第一年就入了党,1977年退役后,他曾做过广播员,也在外资企业工作过。

1994年,吴胜荣在广交会上看到老外拿着一个防尘口罩,当时,中国在防尘口罩方面处于空白期,吴胜荣觉得这是一个机遇,他从老外那儿拿了一个样品,回到家后开始思考该如何制作,并在市场上寻找原材料,亲自开模、打样、设计制造的小机器,最终研制成功。

吴胜荣决定放弃原先单位的“铁饭碗”,自己创业做口罩。1997年,他创办了上海大胜卫生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创业初期,没有产品样本可供对照,全靠自己设计创造;没有市场,他年年跑广交会,最终瞄准国际市场,将产品带到各国进行国际展销,打开了产品销路。

图说:吴胜荣(左二)和员工一起研究进一步提供口罩生产质量。 达圣 摄

大胜口罩在国际市场的口碑,建立在过硬的质量之上。大胜口罩生产流水线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质检员。严谨的生产流程,才造就了大胜口罩被业内外人士认可的优良品质。 吴胜荣致力于将大胜口罩发展成为“百年老店”,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他近期还花巨资,引进了目前国内唯一一台德国“欧瑞康”公司最新出品的世界顶尖熔喷生产线,通过这台设备产出的熔喷布制造出来的口罩,最高过滤率将达到100%。

凭着军人的意志和闯劲,吴胜荣用20多年的时间,将大胜公司打造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口罩专业制造商之一。

今年1月21日,刚刚春节放假,疫情突发。凭借着从军经历磨砺出来的敏感性,吴胜荣带领妻子、女儿以及担任总经理的女婿,全家人齐上阵,重新开动设备,顶起了紧急启动的十几条生产线的岗位,日均可生产口罩近6万只,成为全市17家重点口罩生产企业中复工最早、响应最快的企业。到第三天上午松江区政府发出紧急动员令时,公司已经备好了12万只防疫口罩,火速投放市场。作为市政府征用的抗疫物资重点单位,每天不少于30万只口罩供应市场。

1月29日,市委书记李强来到大胜公司,称赞吴胜荣“不愧为共产党员,不愧为退役军人”。

新民晚报记者 江跃中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