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先睹为快!中共一大纪念馆你一定要看的“镇馆之宝”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潘高峰 屠瑜     作者:潘高峰 屠瑜     编辑:赵菊玲     2021-06-03 11:18 | |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与布展,今天,“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览,与中共一大纪念馆一同揭开了神秘面纱。

图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外景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摄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展览以“初心使命”贯穿全篇,共分为序厅,“前仆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尾厅七个板块。

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周峥用“史无前例”一词,来形容这些党的创建史领域红色文物的首次大规模集结展示——从馆藏12万件/套文物和近年来国际国内新征集的档案史料中,精挑细选出612件文物展品,比过去扩容3倍多,其中国家一级革命文物30余件,加上各类图片、艺术展项等展品,展品总量从原来的278件增至1168件,展厅面积约3700平方米。

这么多珍贵的红色文物会不会让人看花眼?如何不错过那些“有故事”的展品?昨天,记者请周峥为读者推荐了十件一定要看的“镇馆之宝”。

《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这本《新青年》,属于“民众觉醒、主义抉择”版块的“主义的抉择”展项。

“主义的抉择”展项分为3个部分。前方是一个玻璃展柜,里面静静摆放着的就是《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从第2卷第1号起改称《新青年》。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

图说:《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摄(下同)

1919年5月,李大钊编辑“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分两期发表了自己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标志着李大钊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该刊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广泛传播阶段。1920年9月第8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内容由宣传新文化运动转变为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玻璃展柜背后,是一个镶嵌在红色底板上的LED屏,循环播放着视频影像资料,详细讲述了经过五四运动洗礼,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反复地比较、推求,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展项第三部分位于多媒体视频后,馆方精心选择了100件五四前后传播主义与思潮的报刊杂志,错落有致地悬挂在大厅中央,成为一个大型立体式视觉置景。出版物的繁多,折射出当时的中国面对各种主义的抉择。

《共产党宣言》中译本

展项主体由馆藏的72个版本《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罗列摆放而成,全都是1949年解放前出版。其中摆在最中间也最珍贵的两个版本,被称为《共产党宣言》红版和蓝版,分别出版于1920年8月和9月。由于红版是错印版,把书名印成了《共党产宣言》 ,所以很快又刊印了蓝版。

图说:《共产党宣言》红版和蓝版

据周峥介绍,最早的展陈设计,是想用历史场景的形式,后来还是想增加文物的份量,用文物来讲故事,于是经过反复思考,决定把馆藏的72个版本全部展示出来,同时运用文物、多媒体的技术手段,把故事完整深入地表达给观众,因为《共产党宣言》是引领无数革命青年走上共产主义道路的光辉文献,值得所有人铭记。

实物展陈的背景是三折LED屏幕,构成了三组互为呼应又相对独立的故事场景。其中“真理的味道”篇章讲述陈望道在老家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过于专注,蘸了墨汁当红糖吃粽子的故事。“信仰的力量”篇章讲述又新印刷所出版《共产党宣言》,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故事。“初心的守护”讲述共产党人张人亚和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守护《共产党宣言》等革命文献的故事。故事中守护的《共产党宣言》,正是摆放在展柜中的蓝版,由张人亚父亲捐赠。

《共产党》月刊创刊号

《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创刊,1921年停刊,共出6期。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刊,其发轫、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筹建息息相关,带有鲜明的历史色彩与时代烙印。

图说:《共产党》月刊创刊号

1920年2月,“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在上海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同时跟李汉俊、沈雁冰、施存统等人共同讨论社会主义新思潮并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李汉俊、杨明斋、李达等人发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借鉴了列宁建党前创办《火星报》的有益经验,决定创办一份党内机关刊物,从思想上把全国各地的党组织统一起来,从而尽快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党。

1920年11月7日,《共产党》月刊诞生。该刊为16开本,在全国秘密发行,李达任主编,陈独秀、李达、施存统、沈雁冰等为该刊的主要撰稿人。创刊日的选择颇具匠心与历史意义,这一天刚好是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选择俄国劳工农民推倒资本家和军阀成功日为创刊日,就是希望中国革命走上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陈独秀向共产国际汇报时列举的11本书籍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出版工作。党的一大闭幕后不久,在党的一大上被推举为中央局宣传部主任的李达,就在上海创办了党成立以来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

图说:陈独秀向共产国际汇报时列举的11本书籍

1922年6月30日,陈独秀向共产国际汇报了中国共产党所开展的工作,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他列举了12本书目。这12本书,目前只有人民出版社版《共产党宣言》在国内尚未留存,其余11种此次被集中展出,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一级文物。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中9本的封面上都印有一方小小的印章,这个印章是张人亚的印章,和之前提到的蓝版《共产党宣言》上的印章一样,也是张人亚和父亲守护革命文献的见证。


李大钊使用过的打字机

这架“CORONA”牌英文打字机,是中国国民党第一位女党员吴弱男从英国买来的。

图说:李大钊使用过的打字机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创立中国同盟会,出版了机关刊物《民报》。吴弱男在《民报》社担任孙中山秘书,她用这架英文打字机为孙中山打印了不少英文函件。

1925年秋,吴弱男的老朋友李大钊在北京开展革命工作,曾向吴弱男借用这架打字机长达一个月。李大钊亲自用这架打字机打印过不少秘密文件。李大钊被捕后,吴弱男曾设法营救,后又筹款3000元,赡养李大钊的遗属。后来,吴弱男将这架打字机长期保存下来。1964年7月,馆方通过上海市政协向吴弱男征集到了这架打字机。

上海第二、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用的警笛和哨子

一枚警笛、一个哨子,被小小的铁环连在一起。这套看似简单的展品,也是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它的收藏者是一位曾经参加过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老同志。这也是现存为数不多能够见证上海工人运动历史的实体文物之一。

图说:上海第二、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用的警笛和哨子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上海既是党中央长期驻扎地,又是中国工人运动发展最重要的城市,经过轰轰烈烈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洗礼后,上海工人的革命彻底性前所未有地高涨。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尽管前两次都失败了,但是在党的领导和工人阶级的有力支持、积极参与下,第三次武装起义最终取得胜利,成为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也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

据收藏者回忆,这一枚警笛和这一枚哨子就是在第二次、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时候在战场上使用的。今天,当人们凝视它时,起义工人们集合时的哨声,仿佛还在耳畔回响。

陈赓夫人王根英烈士狱中绣的书包

这是一只堪称精美的书包。白布为底,用灰色的丝线、密密的针脚,绣出一架翱翔云空的飞机。驻足细看,你会发现飞机上还有红线勾勒出的舷窗和螺旋桨,而右下方赭色线脚绣出的“干云而上”四个大字,道尽了一个母亲对幼子的期许:志存高远,报效国家。

图说:陈赓夫人王根英烈士狱中绣的书包

据介绍,当年与这只书包一同被纪念馆珍藏的,还有邮寄这只书包的包袱皮,上面字迹仍可辨认——南京老虎桥模范监狱在监人78号王根英寄。

王根英是陈赓的夫人。这只书包是1935年她在狱中寄给年仅6岁的儿子的,当时是她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的第3年。在狱中,她受尽非人的折磨,仍用强大意志同敌人斗争。她是无产阶级的战士,也是年轻的母亲,深深挂念着年幼的孩子。这个巧手绣出的书包,一针一线,饱含为母的深情。

全国抗战爆发后,经党组织营救,王根英被释放出狱。1938年秋,王根英被调往八路军一二九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任政治指导员。1939年3月8日,师供给部和学校驻地遭日军突袭包围。突围的危急关头,王根英发觉一个装有党内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毅然冲回村中去取,路上与日军遭遇,壮烈牺牲,年仅33岁。

贺绿汀《游击队歌》原谱

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贺绿汀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第一队,赴南京、武汉等地演出,最后到达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在那里他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政策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并根据学习的内容精心构思,谱写了这首《游击队歌》。

图说:贺绿汀《游击队歌》原谱

1938年春,八路军总部在山西临汾城西刘庄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在会议晚会上第一次演唱了这首歌曲,得到了朱德、任弼时、贺龙、刘伯承等领导的赞扬。首演后,这首歌曲迅即在各部队中传唱。1961年,贺绿汀将该手稿捐献给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李白烈士修理电台的工具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的原型,是李白、秦鸿钧等一批奋战在中共地下情报通信领域的革命烈士。

李白,原名李华初,曾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湘赣边秋收起义。1934年6月,李白被调到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任红五军团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七七事变后,李白受党组织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做党的秘密电台工作,用无线电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

图说:李白烈士修理电台的工具

1939年,由于局势恶化,党组织安排共产党员裘慧英与李白假扮夫妻,掩护电台。两人在革命工作中产生了爱情,后经地下党组织批准结婚。不幸的是,1942年9月,日军侦测到我党的秘密电台后,逮捕了李白夫妇,并对李白施以酷刑,但李白坚称自己是私人电台。1943年5月,他们经党组织营救获释。

抗战胜利后,李白回到上海,继续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与党中央进行通信的过程中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李白被捕后经受住了高官厚禄的利诱和残酷的刑讯逼供,敌人自始至终都没能从他口中得到一点想要的信息。1949年5月7日,离上海解放仅20天,李白遭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年仅39岁。

2009年9月,李白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他生前工作时使用过的工具、零件和用品,由他的妻子裘慧英保存下来,并于1959年捐赠给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董必武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董必武是中共一大13位代表之一。1956年春节,董必武轻车简从,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当时他已70高龄,但谈笑风生,对革命文物的复原和保护作了细致指示。工作人员请董老题词留念。几天后,他派人送来两幅题词,其中一幅便是“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图说:董必武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句话出自《庄子·人间世》第二节,现在引申为具有远大前程的事业,在初创之时都微不足道,等到将要完成的时候就一定发展得非常巨大。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 屠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